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谢朓(464-499)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

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2024-05-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脁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②。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③。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④,终隐南山雾。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离别金陵出任宣城太守之际。②骛:疾驰。③沧洲:隐士的居处。④玄豹:传说南山有玄豹,恐皮毛为雨雾所损,居洞中不去觅食;《列女传》载,陶答子妻借玄豹表达对丈夫为官“名誉不兴,家富三倍”的痛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路”二句写诗人离别金陵,乘舟逆江流而行,前往宣城任太守。
B.“旅思”二句,其中“摇摇”表现诗人首次转任的忐忑焦虑与赴任时的意兴阑珊。
C.“嚣尘”二句中的“兹”与“此”,其义均与诗人“之宣城”事相关。
D.此诗先景后情,结构完整;语言清淡质朴,情思丰富而又蕴藉。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前四句。
(3)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2023-05-1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游东田

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东田,是齐惠王在钟山建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②悰(cóng):心情,这里指欢乐。③陟:即“升、登”的意思。④菌阁,华美的楼阁。⑤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⑥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1.“新荷”“余花”等词语点出本诗所写时节是________。
2.与“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意旨相近的一项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3.“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作为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南朝齐]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注】容与:徘徊,踌躇不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凉风月露,从视觉、听觉与触觉多角度渲染清凉感和宁静感。
B.第三句的“蕙风入怀”从嗅觉感受着眼,写出了诗人的愉悦感与陶醉感。
C.颈联侧面写“闻琴”,使人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极富画面美。
D.与《琵琶行》不同,此诗更多从虚处传神,着重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感受。
2.本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清”的表现。
2021-06-03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

[南北朝]谢朓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高斋:作者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②列俎:面前摆着许多美味佳肴。③连驾:指一间接着一间的房屋。④纷诡:指官场混乱。⑤非一:不一而足,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远景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暧”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意思相同。
C.“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写诗人早起所做之事。“秉笔”指执笔批阅公文。可见谢脁在宣城勤于郡治。
D.全诗十二句,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见意;叙事,事中含情;抒情,抒写忧国忧民之情。
2.有人认为“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亦可用“销”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2021-05-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十一中高三最后一次全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谢朓[南北朝]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①新亭:在今南京市南。零陵,南齐郡名,今湖南省零陵县北。②张乐:相传古时黄帝曾在洞庭奏《成池》之乐。潇湘:水名。娥皇、女英曾追随舜前往南方而死于湘水。③广平:指晋人郑袤做广平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临去,百姓恋慕涕泣。茂陵句:汉司马相如谢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书,及至,已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写暮云去野,江水回流,既写去留两地之间美景,同时又回应前句,空间流转间牵带着情感慢慢流出。
B.五六两句一写诗人自己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写友人在江中放下船桨,犹豫不舍,场面描写具有画面感。
C.七八句分别用郑袤和司马相如的典故,前者表达对友人官途的祝福,后者则流露出对个人遭遇的伤感,情感深沉。
D.结尾两句写诗人怅然独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对友人的万般“心事”此刻全都消散,以此凸显别离之痛的深刻。
2.有评论说:一般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此诗皆反其道而行之,结构奇特。请从“时空”角度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情感表达效果。
2021-05-18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铁岭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斋视事

谢脁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②连驾,这里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③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实写诗人于高斋所见之景,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做铺垫。
B.“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意思是美味佳肴只食一味,华堂广厦只居一间。
C.“空为大国忧”中的“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空”字表意不同。
D.全诗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含情;叙事,事中寓志;抒情、深沉蕴藉。
2.“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8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

谢朓【1】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2】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1】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2】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暧”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意思相同。
C.五六句,写起身披衣,洗漱之后坐在窗前开始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D.七八句,说丰盛佳肴只吃一菜足矣,排场显赫所居不过一屋,由此可见作者不以优渥的物质生活为乐。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高斋周围的景色,以动衬静,虚实相生。
B.五句至八句叙事,多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
C.最后四句抒发情怀,“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D.诗歌融景、事、情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3.诗歌尾句“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有另一版本作“销”,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2021-01-20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

[南朝·齐]谢 眺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

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

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注]①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均为诗人任宣城太守时的朋友;上国,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②谢朓:诗人作此诗时在宣城任太守,政治上的波折,使他渐生归隐之想。诗人虽是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但生于建康,长于建康。③讵:岂,表反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送别的环境、时间、描绘了一幅画面:春日洲渚,友人登舟,将返京城。
B.三、四两句写的是,谁理解“我”羡慕“归客”的真意,“我”怎会忘却山中的幽趣,表现了诗人的生活志趣。
C.七、八两句与一、二两句呼应,诗人觉得琴声最能契合、表达、消弭因送别而诱发的种种愁苦。
D.此诗写送别之景、叮咛之词、相知之深、别后之念,寄寓离别之苦、孤寂之感。
2.鉴赏此诗五、六两句。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表达的感情。
2020-11-2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山曲

谢朓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注】①小鲁:语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②怅齐:语出《晏子春秋·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③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尚:爱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以“光”喻水,以“碧”写岸,“媚”字活画出“澜光”“碧堤”的生机。
B.三、四句写风使莺乱,行云被芳树吸引,写出了风的顽皮和云的多情。
C.五、六句由写景转叙游。“暮春”总括前四句写景,又暗示此时节正合登临游赏。
D.七、八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登山想到孔子和齐景公,忽觉人生短暂,悲不自胜。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