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白(701-76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②,迢迢见明星③。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④。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本诗作于天宝十五年,时安禄山已陷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李白由梁宋奔至华山。②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③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④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传汉武帝闲居殿上,卫叔卿乘云而来,感武帝对自己失礼遂忽不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生动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表现李白的天马行空,浪漫飘逸。
2.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东山二首

李白 〔唐代〕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注]东山,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山旁有蔷薇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初年在京待诏翰林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紧扣“忆”字写作此诗,追忆往昔东山之风物,仰慕谢安之品格。
B.“白云”“明月”等意象一语双关,既切合东山之景,又暗合人物情志。
C.作者在京待诏之际生活仍洒脱自由,像谢公一样携带歌舞伎啸歌吟咏。
D.这首诗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的归隐之趣如出一辙。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请结合划线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21-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清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宋之悌: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年)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地点,写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与远处的大海相连,想象丰富,境界阔大,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B.颔联点题,并巧妙运用数量词“千里”与“一杯”,将丰富深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耐咀嚼。
C.颈联写景,由“晴日”到“晚风”,暗示时间推移;“谷鸟吟”“江猿啸”,皆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感动。
D.整首诗意象鲜明,艺术构思巧妙,跳跃性很大。前三联写景叙事,尾联直抒胸臆,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
2.诗人为什么会“于此泣无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1-02-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玉壶吟(节选)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②东晋大将军王敦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③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借古发端,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白心志。
B.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遥深。
D.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清新自然,全诗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释]①谢玄晖: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之意;“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的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2.从炼字角度来说,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①

李白

牛渚西江夜②,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③。

余亦能高咏④,斯人不可闻⑤。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③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④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⑤斯人:此人,指谢尚。
1.下列对诗句鉴赏有误的是(     
A.首联境界空阔渺远,奠定了全诗豪放飘逸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古代之人,过渡极为自然。
C.“余亦能高咏”显然是诗人以袁宏自比,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D.这首诗将古今联系起来,由今到古,再由古到今,充分体现出了“怀古”诗的特点。
2.诗的尾联备受推崇。请赏析其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