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关于两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通过写景,一个“自”一个“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唐帝国中兴希望的渺茫。
B.陆诗颔联通过写景,壮怀激烈,渴望效法前人,上阵杀敌,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杜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之情。
D.陆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爱国热情。
2.两诗都写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具体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2.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
D.第二联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但悲是主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悲情。
2021-04-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吴郎司法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籍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姻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诗代信,从客人来处写起,叙吴郎借居瀼西古堂前后之事,写得至为亲切。
B.颔联的上下两句交代诗人购买瀼西古堂的初衷:既因其开阔敞亮,又因可设宴交友。
C.颈联描写秋天的晨景,由“风江”“乱帆”“飒飒”,可见清冷、肃杀的秋气之重。
D.全诗情感深切低沉,意境浑厚开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人对吴郎借居一事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03-18更新 | 4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
2.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漫劳:劳驾您。②旧酪: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的首联都写了环境,但《宾至》还写了宾客年老多病特来拜访,从而引出颔联宾客来访的原因。
B.《宾至》颔联含意非常丰富,既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意,还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傲岸之态和自嘲之情。
C.《客至》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D.《宾至》尾联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客至》尾联突出邀邻助兴的细节,流露出主人欢欣的心情。
2.两首诗的颈联虽然都在写招待宾客,但是在情感侧重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秋风起兴,对景相思,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世路凶险,无限悲凉。
B.颔联借“鸿雁”杳无音信,风波险恶,秋水寒凉,传达了对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
C.颈联通过比拟手法,高度议论概括了自古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
D.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深厚,却不外放,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2.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病”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旧

杜甫

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

那因丧乱后,便有死生分。

老罢知明镜,悲来望白云

自从失词伯,不复更论文。


【注】①苏司业:指作者朋友苏源明,司业为学官名。②望白云:陶渊明曾写《停云》诗思念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二字点明好友已经去世:着一“独”字,则体现出二人交情之深无可替代。
B.颔联写出诗人不愿接受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悲痛可见;再与首联相应,愈显悲痛。
C.自照镜衰老己至,望白云悲从中来:颈联极具画面感与感染力,孤独伤感之意尽现。
D.整首诗紧紧围绕题目“怀旧”展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人及自我感伤之情。
2.诗人在后两联中是如何表达悲痛之情的?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2021-01-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玉门市油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