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路傍老人

耿湋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写诗人向老人发问,老人未言先自垂泪,总写老人的悲苦,由此设下悬念,让读者有兴趣了解老人垂泪的缘由。
B.第五句中“余生”既指劫后余生的老人自己,又指幸存下来的人们。这句诗交代了战祸连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第六句写老人在流浪途中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劫后余生本是幸事,但这欺凌让老人的处境更为可怜,更加悲苦。
D.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角,通过描写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战争对老百姓的无情伤害。
2.诗歌的颔联交代了什么事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2020-1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神器之重                  当:主持
B.能终者盖寡                      克:能够
C.永保无疆之                      休:休养生息
D.能而任之                         简:选拔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居域中
B.①必固根本             ②知不可
C.①况于明哲乎          ②貌恭不心服
D.①君人                    ②则智尽其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
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百姓心怀怨恨
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
D.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文臣武将都争着飞奔离开,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列传》)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2020-11-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般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六郡雄:原指六郡一带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这里立功的赵充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二句暗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犹”“复”表现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B.诗歌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三河道”,抒发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心情。
C.诗歌第四句用西汉时在边境立过功的“六郡雄”赵充国典故,对友人寄托期望。
D.五六句虚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横”“接”两字写出了山隘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2.诗歌七八句用典,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也用了相同的典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请分析两首诗用这个典故,在表达的情感方面的不同。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下列对韦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B.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表现了诗人对未来仕途美好的向往。
C.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D.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20-11-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 如此?’当愁醉𬪩,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𬪩(nóng)酒味厚 ④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             胶:搁浅。
B.庭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                    虞:忧虑。
D.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此欲望生民不困                                     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B.卖州县者乎                                               因为长句,歌赠之
C.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                                     我欲因梦吴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B.则必折篙鹢而后止
C.则必泉汩泥鱼而后止D.金,笑与秩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2)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2020-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平淡、直白。紧承上句,应接自然,为诗歌定下深沉感伤的基调,提挈全篇。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不幸,“为客早”不幸又深入,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舍二首(其二)

许浑

尚平多累自休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山径有云收猎网,水门无月挂鱼竿。

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

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


【注】①指东汉尚长。尚长字子平。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反用典故,说明诗人先前为俗务所累,难得清闲。
B.首联对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暂得清闲时恬静自适的心情。
C.颔联,写诗人白天捕猎、月夜钓鱼,表现了他村居生活的充实愉快。
D.颈联,写诗人在花间饮酒,在竹林下棋,诗人的洒脱不羁充分展现。
2.说说尾联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吴中书事

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十万人家天堑东”点明吴中的地理位置及当年的繁华富庶,与首联第二句同属想象之景。
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说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吴国被灭的历史。
C.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渴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这首七律,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颈联“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020-11-15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孟郊

古人留清风,千载遥赠君。

破松见贞心,裂竹见直文。

残月色不改,高贤德常新。

家怀诗书富,宅抱草木贫。

安得一蹄泉,来化千尺鳞。

        含意永不语,钓璜幽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的标题表面上是在交代崔郧丢官的原因,实际上是对他做事正直的赞美。
B.松和竹虽然残破、开裂,但内芯洁白、纹路端直,诗人以此来比喻崔郧高洁正直。
C.诗人以“残月”不改本色,称赞崔郧是一位高尚的贤士,在困境中品德依然常新。
D.在诗人看来,崔郧尽管生活艰苦,但家中书籍量丰富,足见其对藏书兴趣之浓。
2.诗人在本诗最后四小句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2020-11-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秦苑、汉宫等眼前实景叠合山雨降至时的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中的“行人”可指友人,也可指诗人自己。“莫问当年事”饱含作者的沉痛之情。
2.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1-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