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
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
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
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
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
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5.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读正确的是(     
A.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B.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C.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D.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拘,指被拘禁,“百里奚举于市”的“举”表示被选拔、被任用,两者用法相同。
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雅颂是《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3.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了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5.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文学创作理论。
2024-0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震川高级中学、西交附中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厚,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问。因客来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推天子哀怜之
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坚伏惟/天子哀怜之
D.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坚/伏惟天子哀怜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庙号,我国封建时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的“中宗”“肃宗”“天宝”“至德”都是庙号。
B.六经:一般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古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C.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常用来指代平民百姓。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即为此意。
D.卒:死。古代对不同人物的死亡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才能卓异。唐玄宗祭祀天地祖先时,杜甫曾呈奏三篇文章,唐玄宗感到很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B.杜甫踌躇满志。他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旧业,认为自己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在感情抑扬、切合时宜等方面,还是可以企望赶上扬雄、枚皋的。
C.杜甫性情温和。他对待朋友很友善,与严武是世交旧谊,对严武救济自己很感激,两人一直维持着稳定和谐的友谊。
D.杜甫为人旷达。他放荡不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虽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自己的气节未曾被玷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5.杜甫为什么认为房琯不该被罢免宰相?请简要概括原因。
2023-10-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①这首诗写于景祐三年(1036)岁末,作者被贬夷陵,元珍、表臣都是峡州的官员。②敌国,指春秋时的楚国,夷陵古属楚,另一说三国时,吴蜀战争于此。③邻翁,指处士何参,居于县舍之西,多知荆楚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夷陵偏僻荒凉,鸡狗在山中乱跑,年关之时,诗人生活陷入困苦。
B.颔联展现夷陵的风土人情,女子发髻古朴,巫师载歌载舞,庆祝谷物丰收。
C.颈联句诗人思接古今,追忆起这里昔日的繁盛雄姿,增强了夷陵的历史感。
D.本诗写得平实有味,富有生活情趣,虽无一句抒情,但处处浸透诗人情感。
2.本诗尾联与杜甫的《客至》中“背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都是以酒款待邻翁,请简要分析其中蕴含情感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因:介词,趁机
B.召入,时白已醉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C.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其:代词,他
D.白犹与饮徒醉                         于:介词,表处所,在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滞留在长安。
B.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他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023-09-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泷冈阡表(节选)【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垫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制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见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注】本文是欧阳修在其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一篇墓表。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姑,古时称丈夫的母亲为姑,丈夫的父亲为舅。唐代诗人朱庆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舅姑”即指“公婆”。
C.归,古时已嫁女子回娘家称“归”。《诗经·周南·桃夭》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于归”亦即此意。
D.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作为封建时代一个官吏,欧阳修父亲非常相信算命者之言,难以摆脱迷信思想。
C.文章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D.欧阳修母亲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遗训,在欧阳修成长过程中谆谆教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2)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5.桐城派散文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欧阳修的父亲(崇公)的主要特征。
2023-08-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
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上元三年,吐蕃叛。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事,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至西州,诸蕃郊迎,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觇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于是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都支帐十余里,先遣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人趣召都支。都支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精骑,约赍,袭遮匐。道获遮匐使者,释之,俾前往喻其主,并言都支已禽状。遮匐乃降,悉俘至京师。帝亲劳宴,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帝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行俭分给亲故麾下,数日辄尽。

行俭工草隶,名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之,秘爱其法,赉物良厚。行俭每曰: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剧,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所引偏裨,类为世名将,傔奏至刺史将军者数十人。

(节选自《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子泥涅师京师             质:人质
B.都支帐十余里                 去:离开
C.精骑                              简:简化
D.行俭分给亲故麾下          洎: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出,有离京为官,外放,外迁之意,文中指裴行俭出京担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之职。
C.礼部,主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科举、官员选任等,也负责主持外交事务。
D.铨衡,本指衡量轻重的工具,后转用于考核选拔人才,也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叛乱时,裴行俭提出以册封护送波斯王为掩护,临机应变,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派他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
B.皇帝曾赏赐给裴行俭骏马和马鞍,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跤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他回来,没有追究他。
C.裴行俭擅长草书、隶书,书法受到皇帝喜爱。他评价褚遂良的书法不算上乘,自己和虞世南无论笔墨好坏都能写得机灵敏捷。
D.裴行俭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远大前程,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是文才技艺。他推荐的偏将、裨将,大都成为了当世著名将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
(2)道获遮匐使者,释之,俾前往喻其主,并言都支已禽状。
5.请简要概括裴行俭的形象特征。
2022-06-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苏州市常熟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造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驲①入奏。天子爱其才,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岛入朝顷之,造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夏州节度使李祜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祜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住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注:驲(rì):指驿马。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B.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C.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D.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时,父母或师长便要为他们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称呼的“字”,也称表字。对他人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长庆,唐穆宗年号。先秦时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改换年号叫做改元。
C.礼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文教礼仪以及部分对外事务,主要负责接待外宾、筹划典礼、科举考试等,最高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功绩,给其追授官职或称号。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富有才华,受到重用。张建封赏识他,将侄女嫁给他;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先任用他为谏官,后因出使范阳有功,转任为朗州刺史。
B.温造擅长辞令,游说建功。他被张建封强行派往幽州游说刘济,话未说完刘济就流泪臣服;后又被皇帝派往范阳劝刘总归顺,亦获成功。
C.温造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他弹劾拜任大金吾的李祜,让勇猛擒贼的李祜在其面前心惧胆丧;还揭发大量伪官,最后主吏都被判为死刑。
D.温造善用计谋,巧妙平乱。他平定兴元军叛乱时,先假装宴飨士兵,用计分开新旧军队,再借酒行合兵包围叛乱士兵,共斩杀八百多人。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2022-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B.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C.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D.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庚星,古代又称太白金星,李白母亲梦见其落入怀中而生子,因此为其取名李白。
B.纵横术,指纵横家的思想学术,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C.拾遗,唐谏官名。左右拾遗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之职责。
D.士族又称门第、世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受到赏识。他十岁时就通读诗书,长大成人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认为他是个奇才。
B.李白被荐任职,因才被宠。贺知章向唐玄宗说起李白,举荐他任翰林供奉;唐玄宗赐李白吃食并亲自为他调羹,后多次召见并设宴招待李白。
C.李白沉醉酣饮,喜好游历。他客居任城时,与友人号称“竹溪六逸”,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他四方浮游漂泊,曾在夜色之间与崔宗之乘船至金陵。
D.李白性格孤傲,命运沉浮。他的言行中透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他曾在皇帝面前大醉,又因参加永王反叛而被判死刑,沉浮荣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与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2)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5.郭子仪为何要救李白?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2-04-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