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劝学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材料二: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每阅A一事B必寻C绎数D终E掩卷F茫然G辄H复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黄泉,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
C.羸卒:瘦弱的士兵。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D.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4-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脾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鵷(yuǎn)鸳: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的哀怨。
B.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即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
D.“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的无望。
E.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2.请简要描述词开头四句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2018-04-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一(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