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
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生于高山A之上B而临C百仞D之渊E木茎非能长F也G所立者H然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编之以发”与“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两句中的“以”意思相同。
B.“其渐之滫”与“渐闻水声潺潺”(《醉翁亭记》)两句中的“渐”意思不同。
C.旬朔,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不长的时日。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初一为朔。
D.“心善其说”与“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善”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鸠鸟的巢穴之所以摔破,并非巢不牢固,而是蒙鸠鸟将巢筑在了苇苕上,可见事物所处的环境对其影响是很大的。
B.荀子在论证环境的重要性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以射干、蓬、白沙、兰槐根等来论证观点,明白晓畅。
C.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一个人的荣辱与德行相应,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致辱,君子一定要谨言慎行。
D.秦观年少时聪慧机敏,记忆力强,但因懒惰而荒废学业,数年后因受到惩罚而发愤读书,但聪明已不及少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5.两则材料对于一个人成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3-12-12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沧州市沧县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幸自:本自,本来是。为谁: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词的上片描绘寒夜独居孤馆的凄迷萧瑟、冷落孤寂的情景,景中见情。
B.“桃源望断无寻处”实写作者因找不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心情痛苦。
C.过片二句用典故,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D.词以景开始,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
2.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去,创造出“有我之境”,请举出诗歌中的两处做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影乱,莺声碎”二句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
B.“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昔日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C.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象,显得鲜明生动。
D.本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蕴藉含蓄,感人肺腑。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

秦观

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获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注】①风蛩:风中蟋蟀鸣声。②吟鞭:本指诗人的马鞭,可指行吟的诗人。醉帽:本指醉汉的帽子,可指醉汉。③政:同“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使用多种手法写景,如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等。
B.上片末两句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实现情感转折,又引出下文的景与情。
C.下片末两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江月早早升上天空来慰藉词人,以景结情。
D.这首词写了词人经过秦淮河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情景交融,辞情兼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19-09-09更新 | 46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2020-07-16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雅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多数人或是惋惜,或是伤感,或是留恋而欧阳修在这首词中却赞其“好”。
B.“笙歌散尽游人去”写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了;“始觉春空”道出词人复杂微妙的心境。
C.“飞花轻似梦”“丝雨细如愁”用语奇绝,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别具诗意美、画境美和音乐美。
D.“宝帘闲挂小银钩”为倒装句。词人沉迷于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的景与情。

10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鹤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1.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鹊桥仙》这首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