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①(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19-09-09更新 | 46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填涂三处。
然负此A自放B喜从C滑稽D饮酒者E游F旬朔之间G把卷H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旦而学之”与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B.“子何恃而往”,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的句式结构不同。
C.“西蜀之去南海”,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去”意思不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与《论语》“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意义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端淑认为天资不高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而天资聪敏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
B.彭端淑用蜀僧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的故事来说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重要性。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不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他荒怠了学业后,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5.请概括秦观荒怠了学业的原因,谈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2024-04-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迷楼:隋炀帝修筑,故址在今扬州市西北。④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⑤拼:pīn,同“拼”。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钱塘(今浙江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嬉嬉”二字表现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滫:臭泔水。②醯:醋。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生于高山A之上B而临C百仞D之渊E木茎非能长F也G所立者H然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滫”的“渐”与《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中的“渐”意思不同。
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的“始”与《大学之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中的“始”意思相同。
C.“故虽有强记之力”的“强”与《<老子>四章》“强行者有志”中的“强”意思相同。
D.《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鸠鸟的巢穴之所以摔破,并非巢不牢固,而是蒙鸠鸟将巢筑在了苇苕上,可见事物所处的环境对其影响是很大的。
B.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一个人的荣辱与德行相应,君子一定要谨言慎行,否则就有可能招祸和耻辱。
C.秦观在年少时不努力学习让他慌怠了学业,后来他阅读了《齐史》,对孙搴的话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写文章用到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D.秦观年少时聪慧机敏,记忆力强,但因懒惰而荒废学业,数年后因受到惩罚而发愤读书,但聪明已不及少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5.两则材料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4-02-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⑤李璟《山花子》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二句直接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情感奔放热烈,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雄壮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18-06-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