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
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
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
D.这首词上阕与柳永《望海潮》上阕,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
2.词人在下阕“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五首(其五)

   

金屋旧题烦乙子,蜜脾新采赖蜂臣。

蜻蜓蛱蝶无情思,随例颠忙过一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诗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采蜜工蜂,每天在书房里辛勤校对。
B.范诗一二句运用多个意象,摹写了南方农村以特点,有花有果,色彩鲜明。
C.两首宋诗都写了春日特有的景象,相较范诗而言,秦诗则富含哲理,引人咂摸。
D.两首宋诗都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章法,状物写景,勾勒神韵,语言简练,含义丰富
2.这两首诗中,蜻蜓蛱蝶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飞盖,状车辆之疾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又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
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了诗人的形单影只。
C.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谁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
D.诗人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际遇的感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思想容量极大。
2.“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
B.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C.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
D.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2.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位置对应的序号。
然负此A自放B喜从滑稽C饮酒者D游E旬朔之间F把卷G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多用比喻反复论证,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文采华美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6.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材料二: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晋书》。
D.兴焉,在这里为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
B.《劝学》第4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精骑集 〉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的经历。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精骑集 〉序》中说年少时的不勤奋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精骑集 〉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3-12-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城”句描绘春日美景,让人想到春风吹拂,细柔的柳枝随风飘舞,姿态万千。
B.“桥”“水”等意象点出了杨柳生长地点,表明当年曾有人在这里为词人“系归舟”。
C.词人感慨韶华易逝,青春难留,自己少年时曾不珍惜时光,如今唯有无限的怅恨。
D.本词用语精美而平易,典雅工致而清新自然,达到了言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2.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主人公碾茶烹茗和课儿读书两件家庭小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其一”为舟中,“其二”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都已主人公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11-0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1.下列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可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如“车驾”中的“驾”即为此意。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文本一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C.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而常废不勤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驾一叶扁舟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2022-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