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咋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史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019-01-30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4月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
①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牢记使命,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经人大网站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9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演奏场合、演奏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
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建设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9-01-07更新 | 117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调研(期中)政治试题
4 . 2018年9月3日,人民网发表题为《73年前的今天,我们胜利了》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不屈的民族,在那样一个饱经风霜的年代,以血肉筑起钢铁长城;一个伟大的国家,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仍凝聚着人民对胜利的执着与信念”。缅怀先烈,勿忘历史,振兴中华,吾辈自强,这一不能忘却的纪念
①使人铭记历史,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有助于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有利于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一些人肆意亵渎英雄烈士,宣传美化侵略战争,损害国家尊严,伤害民族感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依法保护英雄烈士的呼声不断高涨。

2017年全国两会上有251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一些群众来信,提出建议,通过立法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2017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该法自2018年5月1日起实行。

某文艺工作者指出,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有了英雄不去弘扬是愚蠢的,若再去诋毁和亵渎则是低劣的。涉及英烈的影视剧作,要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怀有敬畏之心,饱含对英烈的缅怀之情,述写民族英烈的精神和气节,不容调侃和戏说。他呼吁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时代使命,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英烈活在银幕上、文字间,使其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强大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通过立法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弘扬英烈精神。
(3)请就如何弘扬和学习英烈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2019-01-01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政治试题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习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讲好红船故事,弘扬“红船精神”。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赋予“红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红船故事的。
2019-01-01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7 . 某校高二年级校本课程“依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破题——弘扬传统】

对于如何打造文化强国,一些人认为,我们应推行照搬西方发展模式——“打造影视强国,建立动漫大国”等发展策略。对此,学者匡野认为.西方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我国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在借鉴他人所长的同时,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与深度挖掘,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与其他文化强国分庭抗礼。

【共鸣——培育精神】

某学者认为,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培育民族精神,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倡导“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观念;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追求“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的精神境界;形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追求,等等。

【践行——推进发展】

同学们关注到,J省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深厚底蕴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主旋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


(1)在当前,我国应如何开发和深挖传统文化资源?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新时期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018-11-22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合格考)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谭嗣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的毛泽东,一代代中华儿女不畏艰难、上下求索、矢志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让我们再次感悟到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13-14高二上·山东·阶段练习
9 . “玫瑰”盖过“汤圆”,“元宵”不敌“情人”,传统文化遭遇尴尬。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  )
A.说明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以弘扬中国的文化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2018-10-15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五模块检测政治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712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授予“地球卫士奖”。
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三代塞罕坝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世界诠释了“美丽中国”。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三代塞罕坝人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   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2017123日,《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运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术,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构建起国人与文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同时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使文物“活”起来的?
材料三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4)请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两点建议。(要求: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
2018-07-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一)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