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现代化是在农村人口占主体、且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的背景下起步的,因而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关系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演变,城乡关系则经历了“农村支持城市—城市支持农村—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上述演变折射的是国家发展战略从重工业优先发展,到经济增长导向,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变迁,反映的是伴随着时化变化我国对工农城乡关系认识的深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城乡居民福利水平提高则是贯穿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根本逻辑。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体现的哲理。
2023-12-07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新高考月考测试政治试题
2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材料表明(     

①会徽的设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会徽的设计源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想象
③艺术创作过程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3-11更新 | 26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不同的国家都有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吃团圆饭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0-11-12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理科)试题

4 .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神话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在各国的创世神话中,几乎都是神(上帝)从混沌中开创大地山河。这种由神(上帝)开创大地山河的思想
①源于客观存在,但在基本方向上是错误的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郅机械性,没有科学依据
③源于古人类的头脑,是一种大胆的猜想
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古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得出创世神话的观点,而今人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并借助天文望远镜、红移、引力波等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由此可见
①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创世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实践工具的进步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影响人的认识
④实践工具是区分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6-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高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3-09-14更新 | 726次组卷 | 60卷引用:广西河池市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0-01-10更新 | 1098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7 . 某机构评选的年度流行语榜单中,“爷青回”“突击式尽孝”“内卷”“躺平”等成为网民搜索热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爷青回”表现的是一种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突击式尽孝”充满了讽刺意味。至于时下流行的“内卷”“躺平”则体现了年轻人直面现实,从机制上改革积弊的期许。这些热词(     
①展现了我国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②是对现实的反思,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④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述简练。

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习近平指出,安全应当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习近平强调,“亚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实现”,“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结合材料,说明亚洲新安全观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2020-05-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科)
9 . 什么是“学”?让我们从古老的汉字说起(见下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③“学”的字形结构是对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④“学”的构字内涵表明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枝具有送别属性,反映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折柳寄情反映离别的状态,体现意识反映物质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2827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