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某校高二(1)班学生以“坚持发展的观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辛探索总结的新道路,它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超越了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逻辑,超越了西方对外殖民掠夺扩张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材料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时代1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时代高歌行进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的探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请阐释这一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
4.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或状态是什么,并简要解释它们。
5.说明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6.从发展的形式与状态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的?
7.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怎样“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运用“发展的实质”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但不能急于求成。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0.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阐述保持“赶考”清醒和坚定的意义。
11.我国对“现代化”的理解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12.运用发展观的知识,以“赶考”再出发,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1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此,运用“事物发展道路曲折性”的知识,探究其原因及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20字左右。
14.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探究说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启示。
2023-09-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 .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材料三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航天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察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如何体现“四个自信”的?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阐述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了怎样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什么理论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5.有人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见解。
6.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
7.结合我国战疫实际,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谈谈在严峻形势下中国交出满意答卷的原因。
8.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阐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9.为什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11.某位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请你续写完成该论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能够承接上面内容;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切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华自信”中任选一角度,论证“2023年中国经济必然稳中向好”。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13.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9-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7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王毅在会议上指出,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国际社会期待二十国集团凝聚国际共识、促进国际合作,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传递信心和希望。我们要重温团结合作初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做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伙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伙伴;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伙伴。让团结战胜分歧、合作替代对抗,把多边主义的精神落实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行动上。

材料二   始于2006年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经过17年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金砖五国GDP总和24.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越过50%。自成立以来,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新形势下,金砖国家更要敞开大门谋发展、张开怀抱促合作。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金砖+”合作理念。有约20个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成为金砖国家新成员国。

材料三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安全领域不断加强合作,为维护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战略对接、产能互利合作、推进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合大家庭”加强人文领域合作,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中最大的经济体,上海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未来中国仍将积极贡献力量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发展。2022年9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了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启动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的程序,批准埃及、沙特、卡塔尔、巴林、马尔代夫、阿联酋、科威特、缅甸为新的对话伙伴。上合组织“朋友圈”不断扩大。

材料四   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存在巨大缺口。2013年10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首次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营七年来,亚投行坚持全球金融体系现有的国际性、专业性规范,累计批准20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388亿美元,撬动资本近1300亿美元,涉及能源、交通、水务、通信、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成员经济的绿色复苏,项目遍布全球33个国家。至2022年底,亚投行已拥有106 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少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其国际化、高标准、高质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中国没有在亚投行创设新的“游戏规则”,并将继续支持亚投行的发展,把亚投行打造成为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中国力量。由西欧和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了维护西方金融霸权的工具,一直以来,“西方制定规矩,东方执行规矩”的格局从未改变。如今,中国牵头创立亚投行,却有境外评论者恶意炒作亚投行是中国谋求人民币霸权的开始。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2.说明金砖五国指的是哪五国?2023年又有哪些国家加入金砖国家?
3.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并简要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4.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亚投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是什么关系?
5.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说明加强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意义。
6.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谈谈亚投行成立的意义。
7.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中国积极推动新兴国际组织发展的意义。
8.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原因,并分析这个倡议为什么能得到多个国家的热烈响应。
9.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上合组织为什么具有这样强大的吸引力?
10.结合材料,运用金砖国家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金砖+”合作理念的意义。
11.一些西方媒体宣称,亚投行是中国谋求国际金融体系霸权的工具。请运用“中国的外交”和“中国与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反驳。
1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围绕“上合筑梦,和美与共”的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13.为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15个字。)
2023-10-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4 . 材料一   列宁在《论国家》中对国家作了简单明确的论断:“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管怎样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用来控制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至于普选权、立宪会议,那不过是形式,不过是一种空头支票,丝毫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实质”。列宁上述论断表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材料二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最佳制度安排。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表明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同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政治统治职能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没有经济任何统治都难以持续下去。

材料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以美国为例,美式民主仅代表并服务于少数资本家的利益。金钱政治贯穿美国选举、立法、施政的所有环节,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转化为政治地位的不平等。美国知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直言,美国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与他们的财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

材料四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在总结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构建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材料五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不同国家的政体可能多种多样,但终归是国体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



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知识,说明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知识,说明国家性质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3.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知识,说明国家职能主要有哪些?
4.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些国家国体相同,政体却不同?
5.运用国家性质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6.运用国家基本要素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坚决反对美方邀请台湾当局参加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
7.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相关知识,说明一个国家为什么不能照搬他国政体?
8.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知识,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有本质上的差别?
9.“美国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与他们的财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运用民主的实质的知识,说明专家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0.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角度,分析拜登政府为何不是美国人民的“救世主”。
11.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相关知识,撰写一篇短文,对美国召开“领导人民主峰会”的行为发表评论。(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200字以内)
12.某校高二(三班)将组织开展以“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 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个活动计划。
1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然而,在外部势力支持下,香港社会有些人混淆视听,鼓吹香港有所谓“固有权力”“自主权力”,为对抗中央制造理论依据。面对“港独”言行,为维护国家统一,请你为中央政府提三条建议。
2023-10-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1.1国家是什么

5 . 材料一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明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等作为目标任务。

材料二   近年来,江西各地在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在形式上融合创新,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服务上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提质升级明显: “革命摇篮”井冈山推出的“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既有体验,也能寄托哀思,内容丰富的“套餐式”旅游融合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围绕“突出红色,坚守红色”的主旋律,“共和国摇篮”瑞金推出的系列情景再现项目,重现当年“一苏大会”“扩红参军”等情景,变传统的静态展示为动态的互动参与,创意十足,令游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材料三   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我国二十四个乡村,聚焦乡村振兴,引领时代议题,成为近期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的好作品。纵览乡村振兴新模式:节目以“家”为切入点,以“人”为主线索,通过一桌山水间的美食、一趟山水间的体验,完成一场山水间的“乡村推介”。开创文旅节目新样态:节目采用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让新时代乡村的真实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讲好中国乡村新故事:融合纪录与访谈等多种形态,讲述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引导观众理解只有这些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时代新农村才大有希望。

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要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培养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要有拼搏意志和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能力和本领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珍惜韶华,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伟大时代期望,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不辜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3.说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4.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运用文化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
6.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增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福祉的。
7.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8.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如何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9.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央视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满屏皆精品”的发展目标。
10.从“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的角度,说明我国规划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11.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1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定历史自信做有担当的追梦人”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14.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2023-09-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途径

6 . 材料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经此次外交战略调整,明确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那些固守“逢强必霸”逻辑的西方国家和一些所谓的西方精英人士则认为新兴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必然会挑战既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必然会产生对霸权的诉求,他们甚至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先后出现的霸权国家为例,得出所谓“中国的发展成了对世界的威胁”的结论。

一个国家要成为霸权国家,需要具备两种条件。主观条件是这个国家有着称霸世界的愿望和诉求;客观条件是这个国家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材料二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向乌克兰正式宣战。俄乌冲突引发了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剧烈动荡。一些发达国家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煽风,意图通过俄乌冲突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冲突发生后,我们始终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当得到尊重,通过对话谈判寻求乌克兰及相关问题的全面解决。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强调,世界需要对话合作,不需要“新冷战”。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的一次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中方秉持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为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主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按照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材料三 2023年,中国外交注定不平凡。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中国担当。

深化高层互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外交布局不断深化。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双方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总统同期访华……中国已同世界上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推动开放合作: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广泛响应;同不同地区国家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宾客接踵而至……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当事方,但从未袖手旁观,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真诚劝和促谈。为推动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习近平主席同俄乌领导人交流,中方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唯一可行出路”,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绘就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同心圆。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8):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9--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中国将来强大了会不会走上称霸的道路?为什么?
3.对中国来说,为什么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4.党的十三大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调整后的中国外交政策有什么特点?
5.谈一谈我国外交政策是如何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我国的国家利益的。
6.搜集材料,向同学介绍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7.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
8.结合材料,从“中国的外交”角度分析中国对俄乌冲突持有立场的正确性。
9.结合材料五,运用“中国的外交”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
10.2023年,中国外交的不平凡让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不平凡的世界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相关知识,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13.某高中团委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请你参与此活动,设计一份宣传方案。
2023-10-0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7 . 材料一 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根据该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享有宪法“列举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联邦与州各自都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且相互间不得随意干涉。

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相互扯皮,如美国大西洋沿海地区的Ⅰ—95州际公路是美国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但这条高速公路的新泽西州特拉华河段曾有一处长达十余公里的缺口,一直没能填上,造成这一阻塞现象的原因是联邦政府决定修建全国性的州际高速公路时,新泽西州已经修建了一些州内高速路,还没有收回成本,因此,新泽西州境内的Ⅰ—95公路建设长期处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扯皮之中,新泽西州以地方居民抗议为理由,特意留出这个缺口,就是希望强收过路费。结果,这条路一断就是61年,直到2018年,两段“断头路”才接上。在美国,这样的“断头路”还有很多。

材料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一个大国,在实施具体管理时,分为众多行政区划。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

材料三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交。自特朗普执政以来,多位美国国会议员支持与台“恢复外交关系”,特别是 2022年以来,为了打破中国战略定力,拜登政府打“台湾牌”的频率,从2022年8月2日至3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岛,到拜登批准对台军售,美方通过一系列举措公开为“台独”势力撑腰张目,同时台湾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与美方“以台制华”的合谋。但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美国和“台独”一系列举止都无法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无法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大势。

2023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即日起正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停止与台湾的一切接触和官方关系。洪都拉斯与台湾“断交”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崛起带动地区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必然事件,也是各个国家对世界大势、两岸大势以及各自利益权衡之下的必然选择,哪怕美国派出官员威胁和利诱仍无法阻止洪都拉斯的选择。

材料三   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然而,近年来,反中乱港势力在外力支持下,公然从事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强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参选或者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公职的法定要求和条件。在香港宣扬和推动“港独”,属于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明确禁止的分裂国家行为。

为了堵塞香港国安漏洞,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

材料四   澳门回归后,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在践行“一国两制”过程中,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涉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有关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澳门实际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8):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9--12):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3--16):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列举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什么?这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有哪些?
3.在单一制国家,中央和地方政权是如何分配的?
4.影响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知识,我国为什么采取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6.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知识,说明澳门是如何处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的。
7.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存在巨大差异。试比较两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8.运用联邦制的知识,结合新泽西州“断头路”案例,分析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9.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知识,阐明全国人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的必要性。
10.运用单一制和复合制的知识,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为什么不能采用联邦制,更要反对邦联制?
11.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相关知识,分析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接受中央政府任命并宣誓就职的依据。
12.结合材料三、四,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以“大势不可逆,民意不可违”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13.结合材料五,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就洪都拉斯的这一选择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200字以内。
14.结合材料,以“爱国者治港,谱写善政新篇章”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2023-10-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2.2?单一制和复合制

8 . 材料一   当今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率降低,在全球GDP的占比下降,经济实力明显衰落。与之相比,一批经济增速快、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引人关注,使世界初步形成经济增长中心多元化格局。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呈现整体抬升的态势,这使全球发展更加全面均衡,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全球治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无论是中国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欧洲大国有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征。


材料二、当前,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中国经济就像一艘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中国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开放合作、倡导互利共赢,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在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向乌克兰正式宣战。乌克兰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强调,世界需要对话合作,不需要“新冷战”。中方一直同各方广泛接触,积极劝和促谈,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坚决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猜忌或无端指责。

2022年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衷共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我们要坚持合作发展,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坚持开拓创新,激发合作潜能和活力;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

2023年2月21日,我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全球安全的六大核心理念和原则: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如何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并就怎样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得到了中亚各国元首的高度赞同和热烈响点。

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提供示范,将成为落实中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无论风吹浪打,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历史发展关键当口引领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前进方向。

材料四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的利益,利用军事和经济手段,不断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国价值观,造成了一系列地区和局部的冲突。


     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美国宣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对美构成了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美国认定中国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沉迷于全方位遏制、围堵、打压中国,妄图中断两个大局的加速演变。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8):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9--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 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当今国际形势有什么突出特点?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格局有何不同?
2.谈谈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有哪些力量中心?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南北合作?什么是南南合作?
5.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认识。
6.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7.结合材料,分析世界经济增量构成的变化可能给国际政治带来哪些影响。
8.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的有利国际条件。
9.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能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10.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合作。
1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世界多极化进程注入了新动力?
1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围绕“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13.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针对美国对中国遏制围堵打压行为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14.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下,请你为如何增长我国经济,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贡献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2023-10-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9 .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某校高二(1)班学生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过程中,以“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正确认识“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从总体看,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呼吁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的“绿色复苏、数字建设”,我国可以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基建、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各种安全问题干扰和破坏“一带一路”建设,诸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势头,我们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材料二   在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浙江省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将推动山区县发展定位成“新增长点”。淳安县聚焦“短处”向“长处”转化,原来的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受限的“短处”,如今变成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的资源禀赋,成为推动山区发展的“长处”。围绕这些资源禀赋,当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探寻山区县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描绘了“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所在”的新画卷。

材料三   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优秀文旅项目。如河南依托古都洛阳等地的深厚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出《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一系列节目,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星星的故乡”是宁夏根据我国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有关政策,重点打造的特色文旅品牌,除了骑骆驼、看沙海日出日落之外,观星研学已经成为沙漠旅游体验的新时尚。为了把流量变为“留量”,淄博当地的文旅局纷纷出战,为淄博烧烤代言。为实现淄博文旅产业的长久发展,将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成文化品牌,从而在烧烤的热度之余,为淄博打造和保留更多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

材料四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听名师讲课、作业答疑、与同学互动等,电子产品让学习方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推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获取教学反馈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优点。但电子产品成本较高,未成年人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借学习之名玩游戏、近视、不爱运动等一系列问题,这引发很多家长的担忧,有些家长甚至断然阻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将孩子与电子产品完全隔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述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3.简述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4.简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5.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应如何坚持问题导向。
6.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简析我国许多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做法的科学性。
7.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浙江省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8.结合“主次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淄博为什么能将“流量”变“留量”?
9.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各地是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双赢”的。
10.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电子产品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11.请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让电子产品助力自身的成长。
12.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知识,写一篇哲学小短文,探究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危与机。
13.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探究分析淳安县如何描绘“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所在”的新画卷。要求:紧扣主题、逻辑层次清晰,字数不少于200.
14.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请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探究各地在把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出圈、出彩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3-09-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4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10 .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向世界再次昭告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立场,为新时代的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守正创新”,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查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查,答案不唯一,调动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为什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运用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简要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4.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
5.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请你结合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与“方法论”的相关知识,阐释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7.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9.请你谈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0.国际社会有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复兴是对世界的威胁。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反驳该观点并举例说明。
11.历史与现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请结合材料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
12.运用相关知识,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往开来”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1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以下是某党员参加完主题教育会议后所写的部分心得体会。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几百年过去了,今日之中国更具内涵、更具底气,也更令人瞩目。所以,明日之中国将更加辉煌,充满期待。
请将这篇心得体会续写完整。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14.某中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活动。请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主题撰写一篇活动倡议书。要求围绕主题,政治术语准确规范,150字以内。
2023-09-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