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20-21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某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思维反作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
C.思维如实反映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体现
D.思维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认识未知事物的表现
2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个人发展完全被动的由社会历史发展决定
③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志和目的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国邮政于2021年11月24日发行《科技创新(三)》纪念邮票一套5枚,选取了我国近年来取得的5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分别为:“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华龙一号”、“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科技创新邮票(     

①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载体,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展现时代精神
②用简练概括的画面表现深奥的科学原理,表明艺术创新思维源于合理想象
③以简单朴实的视觉元素展现国家发展进步大主题,设计者正确处理了系统要素关系
④蕴含的虚实相生创作手法将写实与抽象表达有机结合,体现了意识的直接现实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10更新 | 1054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练习题
4 .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雪景在这里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主观映像
②作者在这首诗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作者把雪景想象成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17-02-08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单元检测
5 . 2023年,国家统计局在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和12月召开月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同时,分别发布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或累计数据情况新闻稿。关于经济数据和指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采购经理指数能影响经济决策,表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旅游产业数据会影响企业经营,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
C.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加速,反映出经济动力结构有优化趋势
D.中国创新指数反映创新的成效,形成公众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
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历史方位、应该往哪里去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高认识
②是对新时代的正确反映,科学预见了我国的前进方向
③是实践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3-09-14更新 | 731次组卷 | 60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1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8 . 什么是“学”?让我们从古老的汉字说起(见下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③“学”的字形结构是对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④“学”的构字内涵表明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革命悲观主义情绪弥漫。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论调,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揭示了革命的发展前景,包含了美好的理想信念,给人以巨大的鼓舞。下列关于超前思维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矫正无数不确定性之后得到的确定性结果,表明超前思维具有确定性
B.在对原有认识辩证否定的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体现了超前思维的自觉选择性
C.从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未来的发展状态,表明超前思维具有科学性
D.超越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表明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的认识
④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