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经过两周的讨论和协商,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大会期间,各方就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一致,发达国家作出了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承诺。大会还在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等方面实现突破。这些成果标志着向“更可持续和环保能源”转变,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重要积极步骤。

有人认为,“阿联酋共识”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扫清了障碍。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 9 月 14 日,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在北京开幕。活动中,文化论坛嘉宾参观了钟鼓楼,实地感受暮鼓晨钟,感悟北京中轴线的魅力。既保留着老北京的乡愁,又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正是钟鼓楼“出圈”的秘诀。鼓楼一层 “时间的故事”展厅里,策展团队通过声学模拟技术,将虚拟“更鼓”和“永乐大钟”悬于半空。 观众可以排队体验虚实结合的击鼓、撞钟。循着钟鼓声登上二层,星宿、二十四节气、古文诗句 等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呈现,每过一个整点,隆隆的鼓声在这里敲响,娓娓讲述着四季的故事与古人的智慧。依托创新形式的展览,钟鼓楼文保所还陆续推出了文创雪糕、打卡明信片以及一系列研学活动,让民众、游客了解钟鼓楼的独特内涵,让古建筑重获“新生”。 透过钟鼓楼,人们感受着老北京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古老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暮 鼓晨钟”引发的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钟鼓楼能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原因。
(2)有人认为:北京钟鼓楼能以保留城市的乡愁和融入现代生活而“出圈”,同为古建筑的西安钟鼓楼也能凭此而“走红”。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这一推理进行分析。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丰富、属性多样,并不局限于生态领域,也包含文化之美这一维度。

材料一   【绿色生态】

作为天津人的“大水缸”,于桥水库曾因污染严重,威胁到天津饮用水安全。对此,天津、河北实施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中央及津冀两地共同安排资金解决水环境问题;河北启动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天津实施“南迁北管”,于桥水库南岸44个村集体搬迁,北岸农村实施污水治理……在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于桥水库水质由Ⅳ类恢复到Ⅲ类。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加快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资金拨付、联防联控、流域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三地共同实施生态补水,连续第三年实现永定河和大运河全线通水,7个重点河湖生态水位全部达标,河北国考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消除,天津12条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提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京津冀三地协同治水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材料二   【文化之美】

有专家指出,20世纪建筑遗产是近现代百余年历史的载体之一,这些建筑遗产在城市徵更新中更能凸显城市的文化,贴近社会生活的潮流,其功能更容易延续并实现创新转化。我们也要看到,20世纪建筑老化速度相对较快、材料性能寿命较短,抢救工作仍具紧迫性。让20世纪建筑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城市,关键要在活化利用中探索文旅融合,使建筑遗产更好地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对我们提升思维素养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大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也称“英雄花”。木棉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木棉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直面阳光,即使在干旱和炎热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开放,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其花朵鲜红如血,凋谢后仍保持鲜红,象征着英雄的气节和精神,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木棉花精神,鼓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把木棉花视为英雄象征。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色,是Z省最鲜亮的底色。立足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Z省“六地”见证着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

Z省所处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乎国家发展大局。面对新时代推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Z省围绕国家所需、本省所能、群众所盼,既紧密结合本省实际、突出本省特色,又充分考虑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原来“红色六地”基础上,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将Z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地区开放合作枢纽地。

材料二   长期以来,Z省存在工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占比高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说明Z省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战略目标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Z省如何才能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世代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反抗列强侵略斗争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书写了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征程上,要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最强音。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在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涌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错误思潮冲击下,部分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淡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方法单一化形式化、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知识,说明通过立法深化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7日内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24年3月初开始,天水麻辣烫意外“出圈”,成为继淄博烧烤、“尔滨”冰雪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又一“消费传奇”。

【近10亿播放量,天水麻辣烫“香翻”全国】

天水麻辣烫有多火?在各大社交平台频繁登上热搜后,相关话题高达上百个,视频播放量近10亿,热度持续上涨。

【食材与文宣】

天水麻辣烫的“火”得益于许多天水独有的食材,比如天水的甘谷辣椒,据说与其他普通辣椒不同,香而不辣,这正是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所在。

天水麻辣烫的“火”得益于当地开展的相关文化活动,如今走进天水闲市区就是麻辣烫“吃货节”,天水秦州区文化馆一天内组织了七场综合类文艺演出及非遗展示。舞蹈节目“天风八千年”、歌曲“说伏羲”、秦州小曲、朗诵“我为天水家乡代言”、爵士舞、变脸、舞狮、高跷、葫芦丝、吉他、街舞等节目轮番上阵。

【流量与留量】

天水麻辣烫的“火”,是大流量释放出大能量的“样本”,天水麻辣烫从走红到“出圈”,流量是最大的推动力。

天水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的满意度、体验感为最高追求,拿出十足诚意、下足精细功夫,将“流量”变为“留量”,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这成为新晋“顶流”天水麻辣烫的出圈密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天水麻辣烫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又一“消费传奇”的奥秘所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闽西长汀县。最初,那里的人们通过最普遍的椴木香菇种植法获得生计,竞相砍树伐木,种植香菇,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这是全球面临的“菌林矛盾”。林占熺试图找到替代木材的理想草种。他想到家乡福建漫山遍野的芒萁,这种野草木质化程度较高,杆比较硬,而且生长速度快、可持续。经综合观察、实验、论证,他把秸秆作为培养基,探讨其与菌菇培育的联结方式,最终野草变山珍,芒萁上成功长出了香菇。在闽宁对口扶贫中,林占熺克服菌草在宁夏水土不服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错开福建主产区的出菇季节,生产反季节菇类。

早在我国的宁夏、非洲国家卢旺达扶贫时,林占熺就开始探索将菌草用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经多年验证,终于选出了能够在戈壁滩生长并且亩产能达到15吨至20吨的新菌草品种。如今,菌草从传统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开始,已拓展到了用于生态治理、以草代粮、养畜、生产板材、造纸等各行业。

(1)结合材料,分析林占熺开发和推广菌草技术种植香菇的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林占熺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实现菌草技术突破和推广的。
2024-06-0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已经持续了数年的国风消费热潮如今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云肩、马面裙等汉服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穿在身上,非遗工坊里三五成群地聚集着观摩学习的年轻爱好者,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戏曲、歌舞受年轻人追捧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流量明星。中国青年用各种方式尽情释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式审美”的自信,他们从消费到主动推广、传承,正成为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中蓬勃的青春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重大创新项目《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显示,“90后”和“00后”持有高度文化认同和文化发展信心的人数比例在各代际之中最高。这可能与成长环境有关,相比于其他世代,“90后”和“0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见证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充分享受了物质增长、教育水平提升、城镇化带来的时代红利,因此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信心也会更强。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年轻人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动因。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4-06-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