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脸,也是每个人的美好向往。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更把快乐看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如何追求快乐?这是人生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从经典中得到启油。

予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此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睨已得之? 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比,小人,其未得也,则比不得;既已得之,又恐火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情忘食,乐以总比, 不知光之将至云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水说今?有朋自选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恨,不亦君子乎?”

子赏曰:“贫而无诏,富而无骑,何如?”子曰:“可也。未答货而乐、富而好札者也。”

子曰:“贤战,回也!一至食, 一然饮,在脑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战,回也!”

生降:①〔君子】这罢指志向遇大、心胸宽广之人。②〔之〕这里指地位,名、利。

(1)结合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追求真正的人生快乐。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从认识发展的历程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把症快乐的真谛。
(3)“志向远大、心胸宽广的人是快乐的人。”是一个性质判断。依托这一判断,通过换质并换位推理.写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并指明所写性质列断所属的基本的判断形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先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全新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具体抓手;同时,新质生产力理论也会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南方的一所高校,有一个由一群怀揣农业梦想的本硕博多学科学生组成的作物“守望者”团队。他们怀抱成为新农人的梦想,从2018年开始,进行了一场“冒险”——创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守望者”团队泡在地里,一起奔忙在田间地头。田间地头的经历使他们发现很多村民只会凭借经验购买化肥、农药,做不到因土施肥、科学选药是导致庄稼减产的重要原因,也坚定了他们瞄准智慧农业赛道,运用所学为高效防控病虫害、保障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在经过全国多省份逐年进行调查,全面摸清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历年极易爆发的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基础上,这支学生团队结合所学专业,通过多次实验,研发出田间调查便携式终端与检测系统,真菌孢子气传病害监测预警系统;与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合作,以应对病虫害早期发展;利用先进的传感遥感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定制化喷洒农药;从而构建起“早期预测、动态监测和定制服务”病虫害防治新模式,大幅降低了病虫害危害。

完成技术及产品研发后,这支学生团队逐步打通生产线、销售网络,并建立推广模式,在贵州、陕西等全国多地实地展开应用,结合村级多功能农民信息服务站和农村信息传播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团队成果也多次被国际组织和官方平台采纳。与此同时,基于该项目的公司也完成注册,未来将继续深耕农业领域。一路走来经历千辛万苦,虽然辛苦,但团队成员也学会了许多,一点点褪去青涩,成长为奔跑在创新创业路上的“追梦人”。

(1)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说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对青年学生成长的作用。
(2)结合材料,分析“守望者”团队创业经历中体现的辩证思维的特征。
2024-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亚运会为媒,杭州敞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绿色亚运、科技亚运之美,展示各方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亚运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提升而来,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惠及百姓。

(1)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能加深我们对实践知识的理解。结合材料,谈谈对实践的理解。

[数字点火创意十足]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首次将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

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大量案例,最终认为点火方式要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而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应是全民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点火仪式,导演团队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和现场的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导演团队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的。
2024-05-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刷模拟卷01【全国卷新教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性治理难题。作为中国海洋大省,浙江长期以来,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上,主要采取政府对海洋塑料进行回收和统一处理的模式。2020年开始,浙江改变这种模式,探索“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吸纳沿海民众加入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对过去一直当作废弃物的海洋塑料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变废为宝,惠及一线收集群体,达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迄今已收集超过1万吨海洋废弃物。走出一条“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路子,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2023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中,浙江申报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度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说明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体现的创新思维。
2024-04-1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是对中华文明根本属性的深刻思考和精辟总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针。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特质、形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创造性地以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展现了中华文明基于当代实践的价值定位与时代要求。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

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只有切实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文化发展实践中推进中华文明的特性彰显,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推动文化繁荣。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习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阐述蕴含的唯物史观思想。
(2)有学生在分享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研究成果时,这样总结:“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或者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或者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学生在概括总结时是否做到了正确运用判断并说明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鲜明主题;要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   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应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了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某校学生会在爱国主义教育周组织了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电子板报评选活动,右图是王同学的参选作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国家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的。
(3)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帮助王同学为“爱国主义”下一个定义。要求:思想政治立场正确,定义构成完整,遵守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2024-03-24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国内外文化发展难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和发展经验,对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科学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应运而生,具有扎实、深厚、广泛的实践根基。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创造性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邃洞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继承发展中华文明治理智慧,创造性提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创造性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系列重大理论创造,准确把握文化的本质和作用,科学揭示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鲜明指出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思想指引又有实践路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二,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分析说明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潮起亚细亚,欢歌钱塘江。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圆满落幕。8年的筹办路,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呈现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的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为确保杭州亚运会赛事顺利开展,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特邀专家学者对做好“宣传亚运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形成办好亚运会的浓厚氛围。早在一年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临时性行政措范的决定》,全力保障了亚运会赛事的顺利进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建设者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打造了继“鸟巢”后国内第二大体育馆。体育馆运行团队经过两年的磨合,从最初的29人先期团队,到如今的4824人成熟队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为参与赛会的各类客户群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杭州市民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倡导、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惠民亚运,回归人民,延期办赛期间,杭州亚运会开创了国内综合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社会开放的先例,超1000万人次提前享受到亚运会释放的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杭州奋力擦亮了“人间天堂”这块“金字招牌”。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亚运会赛事的准备工作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11月23日,在中国空军运-20接迎、歼-20护航下,第十批25位在韩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经七十余载风雨,英雄终于回归故乡。去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英雄魂。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从韩国迎回10批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他们是祖国和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功绩彪炳千秋,先烈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今日之中国,人民生活幸福安定,发生了万象更新的巨大变迁;今日之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今日之中国,民族复兴正峥嵘,告慰英雄先烈事业有继。展望未来,接续奋斗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我们正见证着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岗位的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点赞平凡英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材料二   英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古史是由传说中的盘古、神农、共工、女娲等英雄人物共同书写而成的。秦汉时期的兵家黄石公认为: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这里的“英雄”指的是社会里有才华的人士。唐朝兵家李筌对“英雄”进一步阐述说:“夫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者,智也;雄者,力也。元未明初的罗贯中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富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清朝学者袁枚的眼里:“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

(1)习总书记曾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中我国历代对英雄的认识,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代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