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千千万万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默默耕耘。如今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不断加快应用。

桂某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鲫鱼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他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银鲫具有“单性雌核生殖”的特征。按照国外学者的观点,银鲫生殖繁育的应该全是雌鱼。决定雌雄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银鲫会有这样的特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跑遍祖国的大江大湖,累计采集了5000多条鲫鱼样本,系统研究了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找到了品种改良的方法,为系统精准开展银鲫的优良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出的新品种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为“菜篮子”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桂某是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的。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请你就青年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造福人民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事迹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
(3)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设计两条活动。
2024-06-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综试题(答案不全)-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年—4300年。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良渚古城分三重,良渚文明是迄今能够确证的第一个进入国家形态的文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也见证了阶层分化;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这些发现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了1000多年,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全球学者、汉学家、艺术家齐聚良渚,共商文明交流、共探文明互鉴、共议文明包容。在论坛开幕前,80多名外国艺术家从良渚古城出发,途经西湖、大运河、南浔、余村、兰亭、鲁迅故居等地,穿越时空感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领悟浙江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度领略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首届“良渚论坛”上,就文化交流,乌兹别克斯坦专家建议,我们可以举办更多的交流展,引用经典作品,也可以组织更多的研讨会,通过思想碰撞形成共识;尼日利亚学者建议,进一步推动文化和学术研究领域的紧密合作和交流,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举办首届“良渚论坛”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国外专家学者建议的合理性。
(3)请围绕良渚文化设计两条标语,要求文字简洁明了、表达准确。
2024-05-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和成都大运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用“潮”的澎湃向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闭幕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传达“攀花赠友”的隽永情谊与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成都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上,从《千里江山图》得到启发的舞剧《只此青绿》,以东方美学的经典色彩铺展出如诗如画的中国山水气象,令观众陶醉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活用技术,也要深研艺术;创新为本,也要不忘根本。要让浩瀚典籍里的美文佳篇、博物馆里的文物精品、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存,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大众中“火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1)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大众中“火起来”。
(3)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该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4-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试卷-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的相关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民俗,在中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凝结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如今,随着环保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解禁烟花爆竹燃放的呼声日益高涨。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2023年,多地已松绑“全面禁燃令”,河南、广东、辽宁等地将“禁止”改为“限制”,规定在特定时间段、特定区域可以燃放烟花,既绽放了年味儿,又活跃经济,引来一片叫好声。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说明“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的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同志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摒弃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在具体实践中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既要“走马看花”,也要“下马看花”。面对大量材料,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信。要抓住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真正把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信赖,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新时代新征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通过调查研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党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生态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4-05-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世代相传。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判断与选择。
(3)请举出两个事例,印证当代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2024-04-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OpenAI(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并将其定位为“世界模拟器”。Sora根据文本提示生成的视频内容镜头流畅、画质高清、视觉表现丰富,能够很好地展现场景中的光影关系、物体间的遮挡关系、角色的动作细节等,时长可达1分钟,展现出前所未见的专业视频生成能力。

以Sora为代表的高质量短视频AI生成工具的出现,不仅推动着科技创新,还促进着“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将大大提升视听内容的生产效率。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涌现的巨大新质生产力将使得传统广电视听的从业人员从技术性的制作活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专业视频的创制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任何人,只要有想法,就能够通过各类技术工具轻松创建视听内容。

但技术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离开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再强大的算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互联网企业要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文本视频的生成少不了“总编辑”,算法再精良也要装上“安全阀”。所谓“君子使物,不以物使”,要加强内容把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大力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不能让“有意思”代替了“有意义”。只有算法回归到服务内容的角色,变得有态度、有温度,才能使网络空间碧波荡漾,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让sora有态度、有温度?
(2)sora发布引发热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人工智能行业应如何把握发展的主动性?
(3)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变革正在发生,“颠覆”将是常态,请你为新时代青年“面对变化,拥抱变化,从而实现自我变化”提出两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求:紧扣主题,写出要点,每条不超过20个字)

9 . 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蒙古行动,也是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了这件事它必然会促进内蒙古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也必将为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材料一   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看似小事,但它关系到全区五千多万儿女生存开展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内蒙古对外良好形象的展示,关系到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必须全区发动、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大事。

材料二   垃圾乱扔的现象在内蒙古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常可见。垃圾已经威胁到村里的水源,影响到了村民正常的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到了城市的餐桌和食品平安。农村的根底设施,特别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落后,没有垃圾集中处理的规章制度,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了响应自治区政府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的号召,某高二(1)班的同学决定深入农村进行以调研活动。

(1)请为本次调研活动写出主题和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普遍性观点谈谈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的原因。
(3)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示:从政府、个人的角度去答复)
2024-04-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10 . 弘扬内蒙古精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文化创新能力,是推动内蒙古跨越式开展的重要环节。

材料一   内蒙古各地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学生音乐社、汉服社、文学社等文化社团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材料二   内蒙古各地党委政府坚持文化创新理念,推进文化开展。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文化创意改为经济效益;创新广电网络技术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民歌大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要求紧扣题意,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内蒙古是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的?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