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9-20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1 . 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2023-07-03更新 | 397次组卷 | 41卷引用:巩固训练(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素养综合检测
2 .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其本质属性,进而分析货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写出了《资本论》一书,从而建立起一个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的科学体系。这一思维过程(       
①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②具有直接性,可以使人们直接实现预期目标
③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实认识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08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单元素养评价(一)
3 . 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大寿的小视频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当代青少年偶像观的嬗变蕴含的哲理有(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当代青少年要用偶像的精神激励自身成长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现实性,青少年基于发展需要重塑偶像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条件的变化而不同,青少年从仰望转向共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12更新 | 61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0-2021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4)【专项训练】: 专题06 人生价值观
4 . 下图是“共和国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关于“共和国勋章”的创作设计,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勋章的创作反映了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勋章创作主体的理念和情感对勋章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勋章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勋章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2-18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能力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该法典的出台体现了(       
A.经济推动文化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 .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药习惯”行动方案》,规定城市中小学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这表明(       
①培养节约习惯离不开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②劳动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③按受劳动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④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增强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他引用过的古典名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均有参考价值。习主席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对应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①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人民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广泛发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筑牢人民阵线,以夺取最终胜利。从唯物史观上看,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思想理论的唯一来源
③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④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现代化转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正在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农村新的生产经营形式蓬勃发展;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发生全方位变革。原有基层管理思路和方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变代表着治理思路的创新与变革:由行政色彩更浓的管制转向为有诉求、有困难的群体提供服务;由出现矛盾之后的被动平息转向分析预判、源头化解;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更加突出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搭建。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合理性。
2020-11-17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测试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40年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决策依据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②改革开放决策是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改革开放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1-1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基础过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