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历史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1-07 7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文化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即使神权的掌握者,又是重要的国家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治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022-03-15更新 | 481次组卷 | 154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020-05-14更新 | 1448次组卷 | 63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020-06-02更新 | 376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方面,秦置郡,汉置州,唐置道,宋置路等,大都是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因素来确定地方行政区划的。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这种安排
A.客观上易使地方凭险割据对抗中央B.根本上凸显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
C.不利于区域内经济交流和文化认同D.地理环境是地方政区划分决定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事实B.都与史实不符合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2020-10-02更新 | 27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2020-10-20更新 | 282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2016-08-16更新 | 32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又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事件导致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后,天津民间门首皆插白旗,上写“某某国户人”,或“某某国顺民、良民”,“北京各国占管区居民纷纷向洋兵送万民伞”。这次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促进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C.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020-12-29更新 | 253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1903年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基本相同的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要求逐渐摆脱列强的控制B.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的构建
C.已具有较为明晰的近代外交意识D.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存在着严重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6.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面对战局,李鸿章的回答说明:
A.政府政治环境抑制了个人的才能
B.洋务运动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导致被动
C.清政府存在严重的官员贪腐现象
D.清政府政治现状导致了战争的极大被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认识到列强驻京给民众的危害D.极力维护传统华夷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9.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近代中国出现的现象。该现象
A.消弭了列强间的矛盾B.致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国家
C.发端于三国干涉还辽D.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2017-10-08更新 | 26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0-04-21更新 | 1151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1895年,唐景崧主张通过国际公法力主废约保台,“公法会通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云,割地须商居民,能顺从与否。又云,民必顺从,方得视为易主等语。务求废约,请诸国公议,派兵轮相 助,并求皇上一言以慰众志而遏乱萌”。这反映了
A.国际公法有公平正义性B.武力保卫台湾的主张
C.民意可使台湾不被割占D.“以夷制夷”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部分条款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D.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2022-11-13更新 | 598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学者陆勇指出:“知识精英的背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动员乏力,使晚清政府尝试通过激发强烈的民族情绪,来维护王朝权威。但是‘民心可恃’背后是政府权威的流失,由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基层社会的失控,对原有社会秩序构成巨大威胁。”材料中的“民族主义动员”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清末新政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1-01-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
A.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
C.强调了民族自信的重要性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C.帝国主义力量经济发展相对缓慢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211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9.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辛丑条约》签订时,列强认为“今若突倡分割,则义和之事,可为前车”,故而提出改善对华的“条约关系”,“以赢取朋友,及为将来的友好关系播下种子”。列强得出如此认识是基于
A.调和在华利益冲突B.清朝统治趋于崩溃C.义和团运动的教训D.中国已被瓜分完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1938年1月22日,“蒋介石和阎锡山勉强批准了晋察冀边区的成立。在中共建立的敌后根据地中,它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这种现象表明
A.华北地区的抗日形势最为严峻
B.抗日战争影响中国的政治环境
C.民主政权开始得到国民党承认
D.国共两党合作扩展到军事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2. 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中指出:“美国授助中国,固然对提升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很重要,但中国只得到了美国所有对外援助的1%到1.5%。中国几乎全凭自己的力量肩负起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任。”作者意在强调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决心与意志B.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实在微不足道
C.中国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相当差D.抗击日本法西斯得益于中美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凡在国人,无不崇仰。……虽顽寇尚未戟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毛泽东(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封信有利于协调中共在敌后的军事行动
B.这封信是中共为挽救民族危难采取的重要举措
C.这封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
D.这封信是基于蒋介石的地位及其坚定的抗日态度所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新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学者,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和广州所取代,更不会想象到西部的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B.抗战伤痕文学扩大的使然
C.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5. 1944年春天,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中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
A.报纸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中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
B.美国中学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C.中国中学更注重政治导向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D.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报纸的影响极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6.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D.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7. 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少名、“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
A.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
B.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C.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
D.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8.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厉行节约的理念贯穿到重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饭店吃饭不准浪费,吃不完的允许客人打包带走;市民的服装异常朴素,且都是国货,尤其多为产:街上的商店门上均有“购买舶来品是莫大的耻辱”等标语。这说明当时
A.国民政府致力于移风易俗B.社会生活服从于抗战大局
C.民族意识影响着民众生活D.新生活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9. 1940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90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B.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
C.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D.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0. 1943年7月,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发表宣言:“整个中国战场上……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个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这一宣言却在国统区遭到封杀。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B.国民党极力维持一党专政
C.国民政府主张对日本妥协D.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1.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2018-09-27更新 | 20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2. 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一举措
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D.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
2021-01-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3.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这说明太平天国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B.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构建平等自由的人间天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4.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2018-05-25更新 | 16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5. 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
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
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
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
2019-02-03更新 | 1828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6.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B.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2017-11-03更新 | 17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届江苏泰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7.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2017-09-08更新 | 405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8. 曾国藩说:“自唐虞三代以来,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而太平军之所为,“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吾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他这样说旨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号召反对太平天国
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D.抵御西方列强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
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传维新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0. 裴士锋在《天国之秋》中写道“洪仁玕的改革与太平天国的宗教意识形态偏向于西方国家,而太平天国所占的南方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矿产、丝绸、茶川、瓷器等。这段材料可以佐证太平天国时期
A.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局面
B.拜上帝教脱离了传统文化
C.清政府“借师助剿”失败
D.西方对华的“中立”面具
2019-01-18更新 | 368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宜昌市2019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
(2)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轶开始变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决心推行变法.变法历时二^一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那些受到打击、惩治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人告发“欲反”,被秦兵车裂而死.然而正如王充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二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其推行的新法,正如王安石所言:“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随着新法逐渐出台、实施,新法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和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王安石被迫两次罢相.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出任宰相,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最终新法被废除.

——分别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七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历史认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文化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5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50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中国近现代史
5
史学热点
6
文化史(旧)
7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20.65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单题
30.4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40.65科举制单题
50.65郡县制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60.85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70.6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单题
80.65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分封制单题
9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00.4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10.6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120.65对外交往单题
130.4对外交往单题
140.4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海防建设、海权意识单题
15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60.85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170.4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18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90.85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单题
200.6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210.85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单题
220.8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单题
230.4《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单题
240.65义和团运动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250.65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单题
260.65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单题
270.6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280.65义和团运动单题
290.65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单题
300.6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31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320.4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33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340.6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350.8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360.4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370.65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单题
380.4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390.65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正面战场的抗战单题
400.6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410.4太平天国的评价  《资政新篇》单题
420.65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430.4《天朝田亩制度》单题
440.65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450.4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460.4《资政新篇》单题
470.65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单题
480.4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490.85《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500.4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510.65康梁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520.65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王安石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