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8-15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经济史(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715次组卷 | 21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
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11更新 | 5362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2020-07-08更新 | 11296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哈佛中国史》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成为大一统需要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这种制度是
A.文官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皇帝制度D.郡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5.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2018-06-09更新 | 6469次组卷 | 124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6.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11-27更新 | 6079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2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22-08-20更新 | 2740次组卷 | 194卷引用: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2020-01-02更新 | 1092次组卷 | 4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019-01-30更新 | 7926次组卷 | 20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0.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2020-07-11更新 | 4166次组卷 | 89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1.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2020-07-08更新 | 8893次组卷 | 88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2.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2018-06-09更新 | 528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3.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018-06-09更新 | 10030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8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5.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158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6.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10107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7. 战国时期社会上的一般民众,除了国家控制下的什伍组织中的臣民以外,还有不少宗族组织的成员,甚至有些民众既是臣民,又是宗族成员。由此可见,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诸侯争相控制人口
C.小农经济持续发展D.宗法观念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8. 住坐匠是明代居住在京师附近当班服役的工匠,属内府各监局管辖,在当班时,由官府发给月粮、直米还有冬衣等补助,下表所示为明中叶以后北京住坐匠人数统计情况,该表反映出该时期
时期人数
永乐间27000
嘉靖十年25167
嘉靖四十年17178
隆庆元年15884
万历四十三年15139

A.匠籍制度的调整B.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败
C.民营手工业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举行游行示戚、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B.表明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2022-02-21更新 | 590次组卷 | 8卷引用:闽粤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0. 下图为1952年某画家创作的宣传画,这一作品
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B.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
C.具有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强调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1. 198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了一个劳动就业方案,强调大力发展容纳劳动力多的行业。即后来所称的第三产业,放宽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另外还提出了“适当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这些举措
A.表明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加快了上海利用外资的步伐
C.反映出上海成为开放的前沿D.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2. 在18世纪时,英国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派势力。然而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王权却大大衰落。导致王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B.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C.议员构成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2022-02-21更新 | 550次组卷 | 3卷引用:闽粤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A.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D.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  )
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
C.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D.逐渐意识到落后的清政府无法依靠
2022-06-03更新 | 619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5. 1920--1921年,苏俄遭遇了连续两年的大旱,如此一米,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就不能避免开了。苏俄这样大规模的饥荒,引起了人道组织的注意。1921年7月26日,美国救济署长胡佛表示可以向苏俄饥民提供必要的援助。据此可推知,苏俄当时
A.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B.对国际市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C.消除了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D.自然灾害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0-07-11更新 | 9167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人民的反抗——这种合力的作用,既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又激起人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上杰出的革命人物和思想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由此产生了新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清王朝和种种守旧力量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合力,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新的历史主体的一方,与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另一方进行斗争而构成的新合力。中国既已出现新的历史主体,就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陈先达《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道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既避免了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国家能力软弱涣散,也避免了像苏联那样国家政权逐渐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毛泽东在中国开创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江宇《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的背景;并结合具体史实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独创。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名校

28. 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八国联军侵华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短暂春天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

2017-12-20更新 | 1037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经济史(旧)、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史学热点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世界史
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选修(旧)
8
经济史(旧)
9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单题
20.6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65教育与选官用人单题
40.65皇帝制度单题
50.4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单题
60.85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7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80.65梭伦改革单题
90.65罗马法的评价  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单题
100.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单题
110.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20.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30.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40.4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150.8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160.65五四运动的意义单题
170.4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180.4民营手工业单题
190.4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200.4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单题
210.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20.4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单题
230.4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单题
240.4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250.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元朝的地方管理
270.6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论述题
280.85辛亥革命的评价  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