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为了验证小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活小鼠放在玻璃板上,用透明玻璃钟罩盖好。然后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和玻璃板之间的缝隙。
步骤2:除去钟罩中的二氧化碳后,迅速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情况。

步骤3:启动抽气泵,让空气在实验装置中按上图所示方向流动,一段时间后,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锥形瓶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设置锥形瓶乙的目的是________。设置锥形瓶丙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正常进行,且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补充完善下表中①②处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

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前

实验后

澄清

澄清


(3)若要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也能产生二氧化碳,除将活小鼠替换为活的植物外,还需要对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验安全,请提出一条保证实验安全的措施: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试题
2 .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隔开,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细胞膜与半透膜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如某些物质能通过,某些物质不能通过。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该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碘液、尿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变色)、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烧杯、滴管等实验材料和用具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将两个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放置在装有30mL蒸馏水的A、B两个烧杯中,让蒸馏水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如图)。
步骤二:取10mL葡萄糖溶液、10mL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烧杯A和烧杯B的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三取烧杯A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①②处的液体用尿糖试纸检测,取烧杯B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③④处的液体用碘液检测,观察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
(2)用尿糖试纸检测①处的液体,试纸______(填“变”或“不变”)色,检测②处的液体,试纸______(填“变”或“不变”)色;用碘液检测③处的液体,溶液______(填“变”或“不变”)成蓝色,检测④处的液体,溶液______(填“变”或“不变”)成蓝色。
(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维生素C也能通过半透膜,且加碘的淀粉溶液遇到维生素C后会褪色。为了验证维生素C能通过半透膜,该兴趣小组利用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30mL______加入烧杯中,并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再取10mL______加入到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022-06-21更新 | 9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
3 . 叶绿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例如,无光环境下长出来的豆芽呈黄白色,有光环境下长出来的豆芽呈绿色。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是否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在A、B两个培养皿内垫上湿纸巾,然后分别在纸巾上均匀放置15粒大豆种子。
②将A培养皿用不透光纸盒罩起来(遮光),B培养皿__________,然后将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芽的__________并做好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培养皿

A

B

统计项目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结果

0

13

14

0


(2)分析及讨论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A、B两个培养皿都要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
③上表实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23更新 | 48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甲瓶

乙瓶

瓶号

1

2

3

总计

1

2

3

总计

果蝇数量

2

3

5

10

36

35

37

108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_____;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形成_____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确保变量是_____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_____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21℃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10℃
光照充足

21℃
光照不足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                                  
(2)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3)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          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6 . 鼠妇,又称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
     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
1.实验假设: _____  。
2.(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 _____,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 _____ ,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 _____
4.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