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二氧化碳能引起溴麝香草酚蓝(BTB)测试溶液(以下简称“测试溶液”)的颜色变化。其原理是:当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时呈黄色,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量减少时呈蓝绿色。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依据这一原理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是否吸收二氧化碳”。操作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向水槽内的测试溶液中吹气1分钟,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金鱼藻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内进行。
(3)将水槽中黄色的测试溶液等分到盛有金鱼藻的甲、乙试管中,密封后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瓶溶液变成蓝绿色,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甲装置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此该小组同学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了一组实验和甲形成对照实验。实验方案:甲中放入金鱼藻,丙中不放________,将水槽中黄色的测试溶液等分到甲、丙试管中,密封后都放在阳光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现象是甲瓶溶液呈_______色,若丙瓶溶液呈_____色,则证明光照不会引起BTB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024-04-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种百合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方法步骤:
①选择完好且无病虫害的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______
②将杀菌后的百合用清水洗净,均分成2组。种植时,1组不接种AM真菌,1组接种AM真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每盆定植3株。待株高30cm时,用0.8%的盐溶液浇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是为了______
③在晴天,从7:00到17:00测定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2)实验结果与分析:
   
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推测蒸腾作用会______。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进而可能会增强植物的______作用。
(3)实验结论:______
3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下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注: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甲、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甲、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___处理。
(2)把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溶解___
(3)甲、乙、丙的叶片脱色后滴入碘液,变蓝的叶片是___,说明此叶片产生了淀粉;不变蓝的叶片是___
(4)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并应用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___;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增产措施?___
(5)把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___作用,合成___,储存能量。
2023-11-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为探究某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异,科研人员选择长势良好的该植物不同部位材料各30克分别置于黑暗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各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含量,记录数据如图所示(实验前各容器中氧气含量为21.2%),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根据器官种类可以判断该植物是一种______植物(填植物类群)。
(2)实验材料最好取自该植物______(填“同一”或“不同”)植株的不同部位。
(3)实验结果显示:在黑暗密闭容器中,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4)实验需要在黑暗中完成,是为了排除______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测,如果这些密闭容器材料都置于光下,则装有______的容器氧气含量要明显高于上图数据。
2023-10-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表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测量数据表(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温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1.00

1.50

2.25

3.00

3.50


(1)图一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 ,步骤E滴加的染色试剂是 ________ ,该实验可证明 ______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时,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测得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如表中所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_______ ,该实验进行前是否必须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_____ (填“是”或“否”)。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下,温度为 ________ ℃时,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 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 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可见,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
6 . 如图分别是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叶片的结构中能够完成光合作用的主要是[        ]________细胞和保卫细胞;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叶片中的[        ]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0.6cm直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2),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两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光照强度为 1000μmol·m-2·s-1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________,所以,叶圆片上浮的时间最短。
2023-10-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开展实践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打孔器、烧杯、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新鲜绿萝叶片、秒表、不同瓦数的白炽灯(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等。
实验步骤:
①取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并在烧杯中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用打孔器将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4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4个烧杯中,叶圆片全部沉入烧杯底部;
③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固定灯与烧杯的距离。记录烧杯中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1234
白炽灯瓦数(W)15253545
上浮所需时间(s)8.06.24.12.6
(1)小组同学就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向物理老师请教,物理老师解释说叶圆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导致叶圆片浮力增大而上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气体为______
(2)上述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白炽灯的瓦数越大,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由此,该兴趣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光合作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09-20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生物真题
8 . 月季切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瓶插观赏期较短。研究发现茎皮层的光合作用与切花品质和观赏期有密切关系。
(1)月季切花的茎呈现绿色,图1为茎段示意图。皮层细胞的______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不同光照强度下皮层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2)为探究茎皮层光合作用对月季切花品质和观赏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图2所示装置开展实验。每天测算花朵直径的增长率,直到花朵萎蔫、观赏期结束,结果如图3。
      
①图2中A试管不做处理,B试管用多层保鲜膜包裹,C试管用黑纸包裹,分别对应了图3中______三种条件。
②实验过程中需保证光照培养箱中______等条件一致。
③分析图3可知,皮层的光合作用可促使花朵直径增大,判断依据为______;同时可延长切花的观赏期。与无光照组相比,高光照组可将观赏期延长______天。
(3)切花常因切口处细菌感染、伤口愈合等因素,引起导管堵塞,进而导致供水不足,影响切花品质和缩短观赏期。但研究发现,茎皮层的光合作用可通过促进皮层吸水缓解这一现象。科研人员通过图4所示的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中茎段两端的切口需用防水胶封堵,目的是避免______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测定茎段的起始质量和浸泡8小时后的质量,支持“茎皮层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皮层吸水”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
(4)基于上述研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延长切花观赏期。(写出一条即可)
2023-07-28更新 | 1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题
9 . 生态治理技术已成为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多种沉水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还会影响水体溶氧量。某河流的中、下游污染程度不同。为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科研人员对该污染河流的下游水域开展研究。
(1)实验一: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去除率(%)

有机物

对照组

8.47

2.81

27.92

实验组

25L下游水样+金鱼藻

94.57

73.42

65.46

25L下游水样+苦   

69.50

59.90

35.65

①对照组的“?”应填______
②对照组能去除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科研人员于某日9:00~17:00监测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氧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实验组溶氧量的增加量比对照组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人认为比较适合治理该污染河流下游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而有人认为实验二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此结论,理由是______
(3)若继续探究上述沉水植物对中游水域的治理效果,实验设计只需更改的一点是______
2023-06-27更新 | 109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真题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该小组的同学选择甲、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2)该小组的豪豪同学特别爱动脑筋,他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收集到如下表数据: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10203040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61
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该小组的同学在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他们对装置进行了遮光处理,其目的是避免植物的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移动方向是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4)丁图为叶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此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中,关于丁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图中B表示水,由筛管运输到叶片
C.图中C表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D.图中D表示有机物,内含由光能转变的化学能
2023-06-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