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2018-05-20更新 | 888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下列历史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该时期儒家思想核心的是
A.墨守成规B.当仁不让C.鼓盆而歌D.程门立雪
2021-08-29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古代思想家谈论人性往往谈“心”,如《论语》和《道德经》谈“心”分别只有6次和10次,并且和“仁”“道”等重要概念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到了孟、庄以后,却大谈“心”,《孟子》和《庄子》中“心”的概念都出现了100多次。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持续战乱促使对生命的关怀B.孟子、庄子的唯心主义倾向
C.思想家们批判列国攻伐兼并D.学术思想界已出现统一趋向
2021-09-30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5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理就是人心;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②克己复礼为仁。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③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④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2022-07-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①为政以德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有教无类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2020-07-27更新 | 441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战国时期某思想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亦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该思想家应是
A.荀子B.孟子C.韩非D.墨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专制B.他人约束C.法律制度D.礼乐规范
2021-08-11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019-08-12更新 | 539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