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1 . 正多面体也称柏拉图立体(被誉为最有规律的立体结构),是所有面都只由一种正多边形构成的多面体(各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数学家已经证明世界上只存在五种柏拉图立体,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已知一个正八面体的棱长都是2(如图),则(       

A.平面
B.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60°
C.若点为棱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D.若点为棱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2024-05-20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 . 中国古代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尚书·尧典》记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指出闰年有366天.元代郭守敬创造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和现行公历格里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它早了300多年.现行公历闰年是如下确定的:①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②能被400整除,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的年份均为闰年,则公元年,距上一个闰年的年数为_____.
2024-05-1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3 . “费马点”是由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一个问题.当的三个内角均小于时,若其内部的点P满足,则称P的费马点;当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时,最大内角的顶点为费马点.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设P的费马点,,则实数的最小值为______
2024-05-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4 .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给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下图是由 “杨辉三角”拓展而成的三角数阵,记第一条斜线之和为,第二条斜线之和为,第三条斜线之和为,以此类推,组成数列.例如,则_______.

2024-05-0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区、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5 . 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48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式:,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是虚数单位,该公式被称为欧拉公式.根据欧拉公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复数为实数
B.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C.若在复平面内分别对应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D.
2024-05-07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6 . 约翰逊多面体是指除了正多面体、半正多面体(包括13种阿基米德多面体、无穷多种侧棱与底棱相等的正棱柱、无穷多种正反棱柱)以外,所有由正多边形面组成的凸多面体.其中,由正多边形构成的台塔是一种特殊的约翰逊多面体,台塔,又叫帐塔、平顶塔,是指在两个平行的多边形(其中一个的边数是另一个的两倍)之间加入三角形和四边形所组成的多面体.各个面为正多边形的台塔,包括正三、四、五角台塔.如图是所有棱长均为1的正三角台塔,则(       

A.该台塔共有15条棱B.平面
C.该台塔高为D.该台塔外接球的体积为
2024-05-07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7 . 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图1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为图2所示的正八边形,其中,给出下列结论:①的夹角为;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B.2C.3D.4
8 .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他在著作《数书九章》中提出,已知三角形三边长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一种方法“三斜求积术”,其公式为:.若,则利用“三斜求积术”求的面积为(       
A.B.C.D.
2024-04-21更新 | 49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将三项式展开,得到下列等式:





观察多项式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仿照杨辉三角构造如图所示的广义杨辉三角形,其构造方法为:第0行为1,以下各行每个数是它正上方与左右两肩上的3个数(不足3个数时,缺少的数以0计)之和,第k行共有2k+1个数.则关于x的多项式式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     

   

A.B.C.D.
10 . 任取一个正整数,若是奇数,就将该数乘3再加上1:若是偶数,就将该数除以2.反复进行上述两种运算,经过有限次步骤后,必进入循环圈1→4→2→1.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冰雹猜想”(又称“角谷猜想”等).如取正整数,根据上述运算法则得出6→3→10→5→16→8→4→2→1,共需经过8个步骤变成1(简称为8步“雹程”).现给出冰雹猜想的递推关系如下:已知数列满足:为正整数),,若“冰雹猜想”中,则m所有可能的取值集合为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