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解答题-证明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让式子丢掉次数”—伯努利不等式(Bernoulli’sInequality),又称贝努利不等式,是高等数学分析不等式中最常见的一种不等式,由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提出,是最早使用“积分”和“极坐标”的数学家之一.贝努利不等式表述为:对实数,在时,有不等式成立;在时,有不等式成立.
(1)证明:当时,不等式成立,并指明取等号的条件;
(2)已知,…,)是大于的实数(全部同号),证明:
(3)求证:.
2 . 帕德近似是法国数学家亨利•帕德发明的用有理多项式近似特定函数的方法.给定两个正整数,函数处的阶帕德近似定义为:,且满足:,…,. 已知处的阶帕德近似为.注:,…
(1)求实数的值;
(2)当时,试比较的大小,并证明;
(3)定义数列,求证:.
2024-05-31更新 | 6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测试数学试题
3 . 设是非空集合,定义二元有序对集合的笛卡尔积.若,则称的一个关系.当时,则称相关的,记作.已知非空集合上的关系的一个子集,若满足,有,则称是自反的:若,有,则,则称是对称的;若,有,则,则称是传递的.且同时满足以上三种关系时,则称是集合中的一个等价关系,记作~.
(1)设,求集合
(2)设是非空有限集合中的一个等价关系,记中的子集等价类,求证:存在有限个元素,使得,且对任意
(3)已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中,数列满足,其中,前项和为.若给出上的两个关系,请求出关系,判断是否为上的等价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你的理由;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并请写出中所有等价类作为元素构成的商集合.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检数学试题
4 . 若函数在定义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数,同时满足,且在点处的切线斜率相同,则称为“切合函数”.
(1)证明:为“切合函数”;
(2)若为“切合函数”(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并设满足条件的两个数为.
(ⅰ)求证:
(ⅱ)求证:.
2024-01-03更新 | 10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七省联考”考前数学猜题卷(一)
5 . 已知函数
(1)若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时.
(i)求证:函数上单调递增;
(ii)设区间(其中),证明:存在实数,使得函数在区间I上总存在极值点.
2022-04-26更新 | 7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质检数学(理)试题
解答题-证明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对于无穷数列,“若存在,必有”,则称数列具有性质.
(1)若数列满足,判断数列是否具有性质?是否具有性质?
(2)对于无穷数列,设,求证:若数列具有性质,则必为有限集;
(3)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数列,且既具有性质,又具有性质,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请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9-06-18更新 | 17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考后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一)
2013·江西南昌·二模
7 . 理科已知函数,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
(Ⅰ)求实数的值;(Ⅱ)已知结论:若函数在区间内导数都存在,且,则存在,使得.试用这个结论证明:若,函数,则对任意,都有;(Ⅲ)已知正数满足求证:当时,对任意大于,且互不相等的实数,都有
2016-12-02更新 | 12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江西南昌10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数学试卷(五)
8 . 定义两个维向量的数量积,记的第k个分量().如三维向量,其中的第2分量.若由维向量组成的集合A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集合中含有nn维向量作为元素;②集合中每个元素的所有分量取0或1;③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满足T为常数)且.则称AT的完美n维向量集.
(1)求2的完美3维向量集;
(2)判断是否存在完美4维向量集,并说明理由;
(3)若存在AT的完美n维向量集,求证:A的所有元素的第k分量和.
9 . 在信息理论中,是两个取值相同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分别为:.定义随机变量的信息量的“距离”
(1)若,求
(2)已知发报台发出信号为0和1,接收台收到信号只有0和1.现发报台发出信号为0的概率为,由于通信信号受到干扰,发出信号0接收台收到信号为0的概率为,发出信号1接收台收到信号为1的概率为
(ⅰ)若接收台收到信号为0,求发报台发出信号为0的概率;(用表示结果)
(ⅱ)记随机变量分别为发出信号和收到信号,证明:
10 . 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已知为棱的中点,在底面的投影为线段的中点,是棱上一点.
   
(1)若,求证:平面
(2)若,确定点的位置,并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4-03-22更新 | 15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