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1 .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研究.设为整数,若bm除得余数相同,则称ab对模m同余,记为.若,则b的值可以是(     
A.2019B.2020C.2021D.2022
2024-02-27更新 | 886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数学试题
2 . 东汉末年的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利用一副“弦图”,根据面积关系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我们通过类比得到图,它是由三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与一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等边三角形,对于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这三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B.若,则
C.若,则
D.若的中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023-05-11更新 | 451次组卷 | 10卷引用:11.2 正弦定理-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10分钟课前预习练(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1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1930年美国人给出了我们课本中所学的集合论的函数定义.已知集合M={1,1,2,4},N={1,2,4,16},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请由函数定义判断,其中能构成从MN的函数的是(       
A.B.
C.D.
4 . 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㧍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分割到圆内接正1536边形,用正多边形的面积逼近圆的面积.利用该方法,由圆内接正边形与圆内接正边形分别计算出的圆周率的比值为(       
A.B.C.D.
2022-12-1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大联考数学试题
5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以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6项分别为1,5,11,21,37,61,……则该数列的第8项为(       
A.99B.131C.139D.141
2022-12-15更新 | 4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6 .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顺序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比如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第三年为“丙寅”,…,以此类推,排列到“癸酉”后,天干回到“甲”重新开始,即“甲戌”,“乙亥”,之后地支回到“子”重新开始,即“丙子”,…,以此类推,2022年是壬寅年,请问:在100年后的2122年为(       
A.壬午年B.辛丑年C.己亥年D.戊戌年
2022-12-14更新 | 5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数学试题
7 . 立德中学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一次社团活动过程中,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发现《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刍甍(méng)”这个五面体,于是他们仿照该模型设计了一道数学探究题,如图1,分别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三边的中点,先沿着虚线段将等腰直角三角形裁掉,再将剩下的五边形沿着线段折起,连接就得到了一个“刍甍”(如图2).

(1)若是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22-12-13更新 | 11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数学试题
8 .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满足,设点P的轨迹为圆,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圆C的方程是
B.过点A向圆C引切线,两条切线的夹角为
C.过点A作直线l,若圆C上恰有三个点到直线距离为1,该直线斜率为
D.在直线上存在两点DE,使得
9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该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此定理讲的是关于整除的问题,现将1到2022这2022个数中,能被2除余1且被7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该数列共有(       
A.145项B.146项C.144项D.147项
2022-12-12更新 | 37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10 . 点声源亦称为“球面声源”或“简单声源”,为机械声源中最基本的辐射体,点声源在空间中传播时,衰减量与传播距离(单位:米)的关系视为(单位:),取,则从5米变化到80米时,衰减量的增加值约为(       
A.B.C.D.
2022-12-12更新 | 3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