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数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一个自然数除以3余2,除以5余2,将这样的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前20项和为(       
A.2890B.2980C.3070D.3160
2021-0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2 . 如图,该图形称之为毕达哥拉斯树,也叫“勾股树”,是由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作出的一个可以无限重复的图形.图①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一边为斜边作直角三角形,再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为边分别作正方形得到图②,重复以上作图得到图③,④,…,记图①中正方形的个数为,图②中正方形的个数为,图③中正方的个数为,图④中正方形的个为,…,若记是数列的的项和,则(       
A.B.C.D.
2021-01-11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3 .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唇(guǐ)长损益相同(暑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暑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是连续十二个节气,其日影子长依次成等差数列,经记录测算,夏至、处暑、霜降三个节气日影子长之和为16.5尺,这十二节气的所有日影子长之和为84尺,则夏至的日影子长为__________尺.
A.3B.2.5C.1.5D.6
4 . 若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如图1中的实线部分(正方形内的数字为所在正方形的边长,每个正方形中的曲线与正方形的两边构成圆心角为的扇形),自然界中存在许多这样的图案,比如向日葵种子的排列、芦荟叶子的排列等(如图2),若一母线长为16的圆锥的底面周长恰好等于图1的螺旋曲线的长度,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

                       

图1                                                               图2

5 . “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整除问题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剩余定理”.现有如下一个整除问题:将1至2021这2021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5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共有(       
A.133项B.134项C.135项D.136项
2020-12-2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数学试题
19-20高三·全国·期中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6 . 十九世纪下半叶集合论的创立,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著名的“康托三分集”是数学理性思维的构造产物,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其操作过程如下:将闭区间均分为三段,去掉中间的区间段,记为第一次操作;再将剩下的两个区间段分别均分为三段,并各自去掉中间的区间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这样,每次在上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将剩下的各个区间分别均分为三段,同样各自去掉中间的区间段.操作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至无穷,剩下的区间集合即是“康托三分集”.若使去掉的各区间长度之和不小于,则需要操作的次数的最小值为(参考数据:)(       
A.B.C.D.
2020-12-26更新 | 2083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7 . 《孙子算经》记载,中国古代诸侯的等级从低到高分为:男、子、伯、侯、公,一共五级.现每个级别的诸侯分别有1,2,3,4,5人,按照如下规则给他们分发一批苹果:同一等级的诸侯所得苹果数依次为,…,且满足;任一等级诸侯所得苹果数量最多的比高一级的诸侯所得苹果数最少的少一个.现已知等级为男的诸侯所得苹果数为1,则这批苹果共有(       )个.
A.158B.159C.160D.161
2020-12-20更新 | 87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8 . 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虽然贵为藩王世子,却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遂成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对文艺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下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的音程按频率比例分成十二等份,也就是说,半单比例应该是,如果12音阶中第一个音的频率是,那么第二个音的频率就是,第三个单的频率就是,第四个音的频率是,……,第十二个音的频率是,第十三个音的频率是,就是.在该问题中,从第二个音到第十三个音,这十二个音的频率之和为(       ).
A.B.C.D.
2020-12-13更新 | 1774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数学试题
9 . 数列成为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该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等于其前两相邻两项之和,记该数的前项和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
C.D.
10 .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 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五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一尺,重四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二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几斤?”根据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中间三尺的重量为(       
A.3斤B.6斤C.9斤D.12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