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轨迹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1 . 若动点满足其中点是不重合的两个定点,则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该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作阿波罗尼斯圆已知点,动点满足,点的轨迹为圆,则       
A.圆的方程为
B.若圆与线段交于点,则
C.若点与点不共线,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D.若点与点不共线,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2022-12-06更新 | 160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阶段性联考数学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2 .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设到距离之和为的点的轨迹是曲线,到距离平方和为的点的轨迹是曲线,其中.则公共点的个数不可能为(       
A.0个B.4个C.8个D.12个
2022-07-05更新 | 1617次组卷 | 9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数学试题
3 . 类似于圆的垂径定理,椭圆)中有如下性质:不过椭圆中心的一条弦的中点为,当斜率均存在时,,利用这一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椭圆,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其中为坐标原点.
(1)求点的轨迹方程
(2)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两点,使,求四边形的面积.
2023-08-29更新 | 77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数学试题
4 . 在数学中,广义距离是泛函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点,记,称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其中表示中较大者.
(1)计算点和点之间的“距离”;
(2)设是平面中一定点,.我们把平面上到点的“距离”为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叫做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求以原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3)证明:对任意点
2024-04-29更新 | 7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5 . 已知正方体边长为2,则(       
A.直线与直线AC所成角为
B.与12条棱夹角相同的最大截面面积为
C.面切球与棱切球半径之比为
D.若Q为空间内一点,且满足AB所成角为,则Q在平面内的轨迹为椭圆
2023-01-05更新 | 7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新高考高三模拟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已知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两定点,动点Q满足以FQ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直线FQ与动点Q的轨迹E交于另一点P,当时,直线PQ的斜率为______
2022-03-01更新 | 151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2022届高三诊断性测试数学(理)试题
7 . 如图,设P上的动点,点D是点Px轴上的投影,Q点满足).

(1)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C的方程;
(2)若,设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直线l过点且与曲线C交于点M和点N,设直线AM与直线BN交于点T,设直线AM的斜率为,直线BN的斜率为
(i)求证:为定值;
(ii)求证:存在两条定直线,使得点T到直线的距离之积为定值.
8 . 如图所示,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2和1为半径作两个同心圆,设为大圆上任意一点,连接交小圆于点,设,过点分别作轴,轴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
   
(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2)点分别是轨迹上两点,且,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9 . 已知正四棱锥的侧面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点M在棱PD上,且,点Q在底面及其边界上运动,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Q的轨迹为线段
B.CD所成角的范围为
C.的最小值为
D.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10 . 已知,动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点是直线上的动点,直线分别与曲线交于不同于的点,过点的垂线,垂足为,求最大时点的纵坐标.
2023-04-14更新 | 7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性模拟数学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