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

贪污的猫(节选)

丰子恺

①我家养了五只猫。客人偶然来访,看见这许多猫围着炭火炉睡觉,洗脸,捉尾巴,厮()打,互相舐(shi,舔)面孔,都说“好玩!”“有趣!”,殊不知主人养这五只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因为他们贪嘴,偷食,竟是一群“贪污的猫”。

②有一天,大司务买菜回来,把菜篮向厨房的桌上一放,去上个厕所。回来时篮内一条大鳜鱼不翼而飞了。东寻西找,遍觅不得。忽听见后面篱笆内有猫吼声,原来五只猫躲在那里分赃,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大司务把每只猫打一顿,以示惩戒;然而赃物已大半被吞,狼藉满地,收不回来了。

③又有一天,大司务一次买了一百元猫鱼来囤(tún)积。他受了上次的教训,把囤积的猫鱼放在菜橱的最高层。晚上,厨房里“砰澎括拉”。闹个不休。大司务以为猫在捉老鼠,预备明天对猫明令嘉奖。岂知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橱门已经洞开,囤积在上层的猫鱼被吃得精光。大司务照例又把五只猫各打一顿,并且饿它们一天,以示惩戒。自今以后,橱门上加了锁,每晚锁好,以防贪污。

④猫在一晚上吃了一百元猫鱼,隔夜饱了,次日白天,不吃无妨。但到了晚上,隔夜吃的早已消化,肚子饿起来,就向大司务叫喊。大司务不但不喂,又给一顿打。诸猫无奈,就向食桌上转念头。这晚上正好有一尾大鱼。老妈子端齐了菜蔬碗,叫声大家吃饭,管自去了。

⑤偏偏这晚上大家事忙,各人躲在房间里,工作放不下手,迟了一二分钟出来一看,桌上有一只空盆,盆底上略有些汤。再看,桌上一道淋漓点滴的汤和几个猫脚印。又听得厢房内有猫叫声,连忙打开电灯一看,五只猫聚集在客人床里吃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从三友实业社出三十元买来的白床毯子上!

⑥上面所举,只是著名的几件大案子。此外小小案件,不可胜计,我也懒得一一呈报了。大小贪污案件,都只在发生的当初轰动一时,过后渐渐冷却,大家不提,就以不了了之。因此诸猫贪污如旧。

1.“贪污”原指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文中是指猫(       
A.偷窃钱财B.贪嘴偷食C.温顺可爱D.厮打吵架
2.那天晚上厨房里“砰澎括拉”,闹个不休,是因为(       
A.猫在捉拿老鼠B.猫鱼掉出菜橱C.老鼠出没菜橱D.猫在偷食猫鱼
3.文中多次写到大司务打猫以示惩戒,目的是(       
A.突出猫的贪污,屡教不改B.强调“我们”家对猫厌烦透顶
C.说明大司务讨厌猫,常打猫D.证明发生时案件轰动一时
4.下列哪一项是针对文章写法的感悟,请选出来(       
A.文章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猫偷吃鳜鱼、偷吃猫鱼、偷吃饭桌上的鱼。
B.文章中的写惩罚猫,实际上却包含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C.文章首尾呼应,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写猫,开头写猫偷食贪污,最后写不了了之,贪污如旧。
D.看到白床单上的鱼汁,我们既怒又无奈。
5.第①段写到“殊不知主人养这五只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作者一家是真的觉得这五只猫令人讨厌、麻烦透顶吗?结合本文说说理由,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

(二)合欢树(节选)ㅤ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箱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四安静的树林里,想: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受不住了。”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大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儿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蹬着跟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惜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儿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本文作者史铁生,选文时有改动)

1.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选取了作者人生中“十岁”“二十岁”“三十岁”的三个时段。关于这部分内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的“我”作文获了奖,母亲对此表示不以为然,因为她小时候作文也获了奖。
B.“我”的母亲,默默地将命运对于儿子的沉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
C.“我”最终成长为能够独立活下去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爱与付出。
D.“我”年龄的增长,“我”的母亲给“我”的母爱日趋无私和深沉。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不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3.文中第七小节画线句子“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三小节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合欢树》为题,王红认为可以改为《我和母亲》,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理解。

三打白骨精

①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②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她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③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她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④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⑤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⑥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她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⑦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她。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kū lóu),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

1.联系上下文,我推测第②自然段中“造化”一词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创造,化育。B.自然。C.福气,运气。D.命运。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3.短文刻画人物时,动词运用得极为精妙。说说下列加点的动词好在哪里。
(1)山坡上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悟空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悟空第三次打白骨精时笑了一下,下列对“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非常自信。
B.悟空认为妖精再厉害也骗不了他。
C.悟空非常自负。
D.悟空对于打死这个妖精胸有成竹。
5.联系短文内容,下列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B.唐僧(愚昧固执、心地善良)
C.孙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D.猪八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6.有人认为唐僧是个慈悲为怀、对徒弟要求严格的圣僧;有人认为唐僧缺乏分辨能力,总是被妖精蒙蔽。通过阅读选文,你对唐僧有什么看法?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理解。

母鸡(节选)

①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是在院里,       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③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④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⑤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⑦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警戒:________________
凄惨: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文末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所以用“不敢”一词,是因为它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什么样的感情?请你用两个词概括一下: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我”为何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自然段表现了    
A.母鸡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
B.母鸡的勇敢,对儿女们很负责。
C.母鸡的叫声令人讨厌。
D.母鸡很胆小。
6.理解选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四自然段中“它还半蹲着”体现了母鸡的温顺可爱。
B.选文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C.选文暗含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024-05-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
2024-05-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6 . 寓言故事“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
2024-05-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7 . 下面哪篇文章选自《克雷洛夫寓言》?(       
A.《小红帽》B.《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C.《乌鸦和狐狸》D.《灰姑娘》
2024-05-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东郭先生和狼》中的狼从口袋里被放出后(       
A.逃跑了B.和东郭先生成了朋友
C.想要吃掉东郭先生D.被东郭先生卖掉了
2024-05-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 . 《朝三暮四》中的主人公是(       
A.大象B.狮子C.老虎D.猴子
2024-05-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 . 北风与(       )比赛看谁先脱下行人的衣服。
A.春风B.太阳C.南风D.墙
2024-05-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辛中心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