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开学考试 2021-09-06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美好生活离不开充盈的文化滋养和审美支撑,中华美学独有的意境与韵味,既体现于文艺作品中,也融注在造物设计里,它是华夏祖先以独特的生命感知和哲学理念进行文化创造的结晶,至今散发着无穷魅力与蓬勃生命力,成为我们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深厚滋养。

中国古典诗词、水墨山水绘画以含蓄内敛为主要特征,善于摹写内在神韵的微妙玄奥,体现了老子哲学中为腹不为目的精神内蕴。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把桃花芳菲的时空转换产生的生命感知作为诗歌意境营造的重心,淡去了自然界季节的更替流转,而将笔墨指向内在心灵生命感悟。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家在师法自然中主体生命对造化之物的感受与体悟作用,使艺术在主客体融合中达到心灵层面的圆融自足。中国山水画构筑的艺术世界里,贯穿着道禅哲学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的艺术理念,使得简括空灵、大巧若拙、虚实相生成为中国艺术最具标志性的美学旨趣,其中包含着独特的审美智慧与创造手法,可为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美学滋养。

古代艺术家对意境营造特别推崇,这不仅体现在诗文绘画等艺文创作中,而且延伸到造物文化领域。园林、家具、盆景、建筑、日常器物的功能属性常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人们更注重器物所承载的礼仪、情感乃至伦理内涵。强调造型的简约与洗练,使器用之物蕴含丰厚的美学内涵、人文意趣。所谓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正表达了中华造物文化特有的美学趣味。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具有鲜明的心物相照、巧法造化、顺乎自然的美学特征,尊崇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熔铸着法天象地、空故纳万境的造物智慧。古典园林与建筑在空间布局、意趣营造上追求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构建法则,将建筑与自然浑融一体,追求流水淡然去,孤舟随意还的天然意趣,造就出一个充满生命灵动趣味的世界。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如何赓续传统文脉、实现时空转场,成为重要时代命题。文脉赓续应从具体艺术作品中感悟内在精神,阐扬新意,寻求当代表现方式。千年石上苔痕裂,落日溪回树影深的寂静空灵、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的超以象外、消受白莲花世界,风来四面卧当中的活色生香等,不仅能够在现代诗歌、小说中获得延续,而且可以在影视、动漫短视频等视觉艺术中发扬光大。《清明上河图》的数码动画呈现,实现静态意境的动态映现;京剧表演的动画呈现,突破了舞台空间局限,推动国粹的线上传播;在舞蹈综艺《舞蹈风暴》中,李响在古典舞中融入现代舞元素,将古典舞的意境演绎得魅力四射,刷新了人们对古典舞的认知。

古典审美与造物的现代转场才刚刚起步,肇创之初难免步履维艰。在材料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我们对传统美学的创新转化,既要有文化自觉,不断涵泳传统经典,还要有科技自觉和当代视野。

(摘编自管宁《古典审美邂逅现代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并非单纯描绘山寺桃花盛开的景象,而是着重抒写了由时空转换而生的生命感悟。
B.张文通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强调艺术家对自然的体悟,更追求由主客体融合而达成的心灵自足。
C.道禅哲学“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的理念,主张摒弃雕琢修饰的细节,最终成就了返璞归真的艺术旨趣。
D.无论“孤舟随意还”的天然,还是“落日溪回树影深”的空寂,都体现了某种艺术品格,可以赓续发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即指明中华美学的历史价值及其对于当今文化创造和美好生活的意义,确立了高屋建瓴的视角。
B.综观全文,文中兼用了并列式和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前者主要用于“析古”,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论今”。
C.文章在论证中对造化与心灵、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皆有论及,显示了作者思维的辨证性。
D.文章题为“古典审美邂逅现代生活”,对于“邂逅”的二者,作者关注的重心在于“古典审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诗词、水墨山水画等古代文艺作品以含蓄内敛为主要特征,其中体现了先人独特的生命感知和哲学理念。
B.简括空灵、大巧若拙的艺术旨趣从艺文创作延伸到造物文化领域,致使后者因重意趣而丧失了自身的实用功能。
C.现代艺术对京剧、古典舞等的成功改造,证明现代元素及科技手段能够复活古典文艺,从而赓续传统文脉。
D.要完成传统美学的创新转化,实现古典审美与造物的现代转场,关键在于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涵泳传统经典。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农业,是将数字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农业数字经济是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的发展,但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数字经济还是一片洼地。推动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打通销路,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端的智慧农业,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是消费端的农村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各种服务嫁接于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据统计,2018年,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2800万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305亿元,同比增加33.8%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418日)

材料二:

4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数字议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与热议。智慧农业平台、“AI+农业计划、智能农业……在今天数字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下,数字农业形态正在展现。近些年,随着数字农业的持续推进,新问题也接踵而至。

以养猪为例,一些龙头企业推出了生猪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园,年出栏生猪超10万头,使得当地小规模养殖户普遍担心失去价格优势、面临市场淘汰。少数有幸加入平台的养猪户为了获取平台供产销分析数据,必须按期交纳数据使用费,无疑加大了其成本负担。而更普遍令养猪户头疼的是数字平台程序使用的复杂度,这些数字化手段的使用和养猪户长期的经验技能完全没有关联。其中既有数字经济发展的普遍难题,也有农业自身特殊性的原因。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中央一号文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现,更关系着中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亟须深究问题背后的深刻成因。

(摘编自刘志阳《塑造数字时代的农民》,《光明日报》20210426日)

材料三:

朝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花农韦显辉步频加快。听说政府要帮助我们在网上卖花,还要给我们做培训,我赶紧过来看看。这段时间,广州白云区、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等地云上花市的销售渐入佳境,让韦显辉跃跃欲试。红红火火的云上花市,是数字助农在新春佳节里的又一次尝试。

从数字助农到智慧兴农,数字红利是实现乡村振兴亟须激活的宝贵资源。记者在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采访时发现,秧苗、蔬菜、果树在温度、湿度、土质传感器的监测下茁壮成长,一旦数据异常或者摄像头捕捉到病虫害蔓延,就会启动灌溉、施肥设施加快工作程序,指挥无人机按照定位喷洒无公害杀虫剂;采收后的稻谷、蔬菜、水果直接上架电商平台……在智慧兴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将数字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数字技术才能真正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摘编自贺林平《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人民日报》202131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2018三年间,农业数字经济比重逐年提升,但是每年均低于工业与服务业的数字经济比重,说明农业数字化水平相对滞后。
B.2018年,农业各细分行业数字经济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渔、农、牧,数字技术转化为各细分行业增加值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C.相较于2015年,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新突破,这侧面反映出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在数字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D.2018年农村电商规模与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巨大,就业人数增加,可见搞好消费端的农村电商能有效推动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农业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之一,数字农业与数字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而数字农业的持续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农业数字信息技术问题。
B.解决好部分养猪户面临的问题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其建立起价格优势,以及利用各种平台帮助其打通销路,保护其不被市场淘汰。
C.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成功的原因是其通过发展生产端的智慧农业,充分激活了数字红利这一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D.广东省“云上花市”与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的做法都是智慧兴农的有益尝试,也都很好地说明了农业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乡村发展。
6.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如何应对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记(节选)

阿来

地震发生在五月,然后过了一个夏秋冬春。先是住蓝色的救灾帐篷,解放军和村里人一起,把救灾板房构件一块块背上山来。全村人就搬进蓝色顶子的救灾板房。解放军要走了,好多人都哭了。一个救灾干部带来了电视台记者,他要云中村的老百姓为解放军唱歌。唱一首云中村人不会唱的歌,叫《感恩的心》,还要加上哑巴比画的动作。老百姓不干。不是不感恩解放军和救灾的志愿者。他们只是不好意思那样唱歌。他们只是不会也不愿意唱不会唱的歌,彭措家夹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死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的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一群孩子从山坡上摘了野草莓,捧在脏手上,举在战士面前:叔叔,草莓!叔叔,草莓!战士不拿,看着连长。连长说:这个可以有。战士们就从那些小脏手上取草莓吃,一颗,又一颗。全村活着没有受伤的孩子都上山去,捧下来野草莓跟在那些战士后面:这个可以有!这个可以有!

云中村的人不喜欢那个要他们唱《感恩的心》的干部。

那个干部以为感恩就是唱《感恩的心》。但看到电视上歌星们齐声歌唱《感恩的心》,双手在胸前比画出一个心的形状,很多云中村人都哭了。

灾后最悲伤、最忙乱的一个星期过去,救灾干部走了一些,留下了一些。仁钦是本村人,自己要求留下的。

仁钦升任了云中村救灾工作组组长兼瓦约乡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

仁钦开始为恢复重建而忙碌。等待重建的项目很多。村民的房屋,断了的水渠,特别是上山的道路。仁钦确定这条路为优先工程。没有路,重建的材料弄不上山来。他和全村人商量,盘算好了一切。云中村人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上个大学回来就变得这么有主意。二十多岁的娃娃带着大家重建村庄。

仁钦离开村子去县上。他去请求县里调配挖掘机。但他带回来却是地质隐患调查队的专家。专家们上下跑了几天,得出了一个结论。地震在后山上造成的那道裂缝非常致命。山体的重力作用会造成一个巨大的滑坡体,云中村就在滑坡体上,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移民搬迁。云中村的人怎么会相信这样的话!

大家的责难之声都对着仁钦:看看你请来的是什么人?!

仁钦哭丧着脸:是政府派来的人!

搬迁。搬迁。光是动员搬迁的会就开了一个多月。地震造成的恐惧与伤痛刚刚减轻一些。乡亲们心中又充满了惶恐。

仁钦跑到把母亲也把整座磨坊都压倒地下的巨石前,哭了一场。

仁钦又跑到县里,请示派出得力的干部。县长虎着脸:得力干部?你不是得力干部?回去!人命关天!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书记和颜悦色一点:基层干部,什么是能力?嘴皮磨薄,腿杆跑细。心要好,脸要厚。

仁钦不开会了。一家一家走访。一家一家说服。相信国家,相信党,相信科学。

村民回他的话是:国家好我们知道,党好我们知道。你那个科学我们不知道。

地震发生的日子是5月12日。

那天,愁云惨淡,神山不见。天塌了,地陷了。建在山前的手机通讯塔也歪着身子,余震每来一次,就摇晃着身子发出疹人的吱嘎声。震后第一天,从乡政府冲上山来一个副乡长。他居然没有被满山滚石砸死,也算是个奇迹。当天夜里,又从县政府来了一个干部。他的头上包扎着绷带,那是一个胡乱缠上的急救包。

县里来的干部就是仁钦。他脑袋上缠着绷带,浮肿的脸上满是泥土。他的两只鞋都破了,乌黑的脚趾头露在外面,走路一瘸一拐。云中村惊魂未定的乡亲没有认出他来。

到底是县里来的干部,他把一窝蜂扑在废墟上的人员分了组,身体壮的挖掘,其他人传递那些挖掘出的石头和木料。三个小组在有人呼救的废墟上同时展开。速度果真快了。先他到达却六神无主的副乡长也镇定下来。

仁钦让他休息一下。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喊:这种情况,我怎么能休息?!

那我请你去把挖出来的粮食和肉集中起来,组织人做饭!让大家吃顿热的!

那是震后第三天,全云中村幸存的人才集中起来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饱饭。

即便是废墟下还有人,还有活着的人。但两天没有合眼的人们,端着饭碗就睡着了。全村人东倒西歪坐了一地,手里还端着饭碗,嘴里还含着没有吞下的食物就睡着了。他们的脸松弛了,露出了近乎幸福的表情。几乎就是幸福的表情。

他们的头顶上,阴云正在积极地散开,好像有神在驱赶一样。天空现出了明亮的蓝色。阳光重新照亮大地。

云中村的人都睡着了,太阳照亮的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寂静无声。

(有删改)


[注]《云中记》,是作家阿来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动笔创作的一部献给死难者和消失的城镇和村庄的长篇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文学的笔法书写历史,以质朴温情的风格表现人与自然灾难的关系,情节舒缓,却通过文字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意蕴。
B.补鞋、吻手、摘草莓是云中村的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感恩方式,而比划动作齐唱《感恩的心》,他们却既不会,也不愿意。
C.文中的人物描写简约传神,如对县长的刻画,寥寥几句,就让读者看到一个简单粗暴、颐指气使不体恤下属的基层官员形象。
D.仁钦既是土生土长的云中村人,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下派救灾干部,在救灾行动中既展现了责任担当,也体现出科学精神。
8.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9.简要赏析小说结尾两段的环境描写。
2021-09-04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想坐律念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两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藉田,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10.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B.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C.法者/冶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D.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月,古代序数纪月法。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
B.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郡守又称郡丞。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C.高庙,可指宗庙,又可指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文中取后一义,借指汉高祖刘邦。
D.藉田,即“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亲自到此田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重视有识之士,善于纳谏。袁盎劝谏皇帝要坚守君臣礼节,也曾拉着马缰绳对皇帝的冒险行为进行劝阻,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B.孝文皇帝施行仁政,宽厚爱民。他下令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穷困之人;他体恤年老百姓,诏令二千石官员巡视督察所属各县,并对失职者加以责罚。
C.孝文皇帝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当时有人进献千里马,他退还了宝马并给送马人旅费,下诏说自己不接受贡献之物,让全国不要请求前来进献。
D.孝文皇帝重视农业,躬耕垂范。贾谊提出重视积贮,让百姓回归农业、附着于本业的主张,皇帝被他的话打动,亲自耕作来给天下臣民做表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
(2)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