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新疆 高二 期末 2021-09-24 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珍海味何其多,但在国人心里,总有一个温暖的位置留给粥。这种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诞生的食物,是属于华人世界精神家园共通的符号。

②粥是如何诞生的?如果要回到史料堆里寻找,三国时期谯周所著的《古史考》中即有“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说文解字》也把这一功绩记在了黄帝身上,说“黄帝初教作糜”。黄帝的历史发生于文字出现前,今天我们对此已难加考证,但如果从煮粥的容器入手,倒是可以做一番猜测。

③史学家们通常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常食用的几种谷物分别为黍、稷、粟、稻。无论何种谷物,脱壳以后的做法一是火烤,二是石燔,而粥的做法属于第三种,同样也是火上加热,但要置于容器里加水,使其软化——也就是《古史考》里黄帝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在这一过程中,水与米的比例决定了最终的成品是饭还是粥。正如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给粥下的定义为:“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追溯粥的起源至黄帝时代,倒不如说在黄帝时代诞生了适合煮粥的容器。汉代的学者认为黄帝发明了“釜”“甑”这样的烹饪器具,于是顺带把粥的发明也归功于他。其实从新石器时代起,适合“加水烹煮”的陶器除了“鼎”“釜”以外,还有出现在中晚期的“鬲”“戽”“规”等。其中“鬲”一字的意思是三足的锅,恰好是“粥”的繁体字“鬻”的下半部分;“鬻”字上半部,“米”字两旁的“弓”,则描绘了煮米时袅袅上升的蒸汽。

④粥作为米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人早已将其作为祭祀和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出场角色。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民间流行在寒食节这一天进食大麦粥:“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至今仍然流行的大众美食“腊八粥”源自古代腊祭。相传腊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佛粥”。除了吃腊八粥,立夏节气民间也有吃“立夏粥”的传统;旧时富贵人家喜添家丁,要请左邻右舍吃“八宝粥”以报喜——种种由粥文化引申出的礼仪与习俗,也印证了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⑤除了祭拜祖先,自古也有供粥给长者以示尊敬的习俗。以粥作为供养老人的主要食物,这样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月令》里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从《汉书·武帝纪》里“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粥法”的描述来看,到了汉朝时,供粥给长者已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粥能养人,老年尤宜”的观点从北宋开始有了理论依据。清代曹庭栋所著的《粥谱》里又特别提到“粥能宜人,老年尤宜”。“食粥养老”的观念就这样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⑥粥的养生功能是中国人对粥最广泛的共识。凡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无论是唐代的《食医心鉴》、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的《钦膳正要》,乃至明代的《本草纲目》和《遵生八笺》,以及清代的《粥谱》和《养生随笔》,都把粥作为饮食养生的重要食物。在关于粥的专著《粥谱》中,作者曹庭栋把粥分为谷类、蔬实类、木果类、植药类、动物类等八大类共计272种粥方,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总结出粥的优点在于“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特意提到如何喝粥喝出健康:“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对于文人来说,喝粥也是他们淡泊明志、明月清风的养生良品。陆游是一个爱喝粥的文人,曾写下过著名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秋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种饮食之妙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延续至今,无数家庭现在仍延续着早起喝粥的习惯。

(节选自《粥,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过查证史料,认为“粥”的诞生功绩应该记在黄帝身上,如黄帝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B.在古代,粥在祭祀和礼仪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作为供养老人的主要食物。
C.供粥给长者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让“食粥养老”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D.至今仍然流行的“腊八粥”“立夏粥”“八宝粥”都是由粥文化引申出来的礼俗与习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B.文章的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例如第⑥段的论证方法同时采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C.文章列举《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先人早已将其作为祭祀和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出场角色”。
D.文章末段列举了历朝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证明,早起喝粥的习惯是中华饮食文化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的学者认为黄帝发明了“釜”“甑”这样的烹饪器具而顺带把粥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对于这一说法作者并不认同。
B.之所以说粥是属于华人世界精神家园共通的符号,是因为粥已经由它的诞生衍生出粥文化,并引申出相应的礼仪与习俗及养生功能。
C.以粥作为供养老人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代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到了北宋有了理论依据。
D.粥的养生功能是中国人对粥最广泛的共识,涉及到粥的古典文献都把粥作为饮食养生的重要食物,对每种粥的功用都一一详解。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如今的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探源。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摘编自惠小勇等《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新华社2021年3月20日)

材料二

考古正在成为“网红”,这反映出中国人文化兴趣和意识普遍提高,而三星堆将把这股考古热带向一个新高度。媒体连续多天的直播,让人们可以“参与进来”。

三星堆现已出土文物最亮眼的就是那个黄金面具。据专家推测,如果是完整的话,它会超过500克。它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剩下的一半哪里去了?这个黄金面具和成都金沙遗址的面具为什么那么像?三星堆的魅力,就在于它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之所以震惊天下,就是因为人们没办法解释,三星堆里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比如安阳)发掘出来的看上去是如此不同。专家表示,这次的发掘,很有可能把上次的很多结论全部推翻。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成都的金沙遗址是三星堆的“延续”,但是这一次的发掘可能证明,三星堆文明此后还延续了很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持续发掘,足以说明这片土地上在殷商时代曾出现相当成熟的“城市文化”。这一次发现的碳化纺织品痕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李一凡《三星堆的魅力,在于它源源不断向当下提出问题》,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

材料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

(摘编自张贺《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4.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此次发掘的6个“祭祀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
B.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特点,展现了目前我国在考古技术等方面的进步。
C.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过去认为,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而此次发掘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
D.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不仅可以丰富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关系的认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华社的报道重在呈现此次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况、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
B.“红星新闻”重点抓住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来进行报道,以此引发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C.金面具、青铜器、古丝绸是三星堆的重要文物,材料一、二都述及三者的文化意义。
D.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有助于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提振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
6.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七日之粮

木心

今夜的天色正合司马子反①的心意。

月亮是圆的,云气很盛,飘得快,地面一阵暗一阵明,要偷瞰宋城,这是最好的机会。

司马子反决计独自爬登距堙②,这用土壅高而附上城去的斜坡,甚陡。他手足并举,听着自己的呼吸渐促,背脊的汗水令他发痒,这让他想起已很久没有洗过澡了。

快到顶端时,他攀伤了指甲,但忍痛完成了最要紧的收腹撑跃。站定在城头,他不由得呕出几口酸水,想蹲下来,却就此坐倒。他抑制住了呻吟。

月色明一阵,暗一阵。

举目望去,宋城规模不小,为准备巷战而修的壁垒,称得上森严,然而灯火稀落,不闻刁斗更柝之声。弥漫在夜气中的是异常的焦臭。

司马子反凝了凝神,蹑手蹑脚,沿墙边向那举烽的粗木高架靠近。

跫声③,有人上来!

子反闪匿在垛阙的暗影里,屏息间已辨知来者行动滞钝——老了,或有病。子反继而确定他是独行。子反又高兴起来,而且他突然感觉到夤夜登城的那个,很可能与自己的身份对等,而且……这时,跫声却没了。

侧耳细听,咻咻然,那是喘息……

子反忽然想下去搀助,但瞬间又克制住了这个怪念头。

跫声又起……颤巍巍,一个上大夫装束的龙钟背影冒出坑口。月光照着白髯,他双手按在膝盖上,连连咳嗽。

司马子反掸了掸下身的灰土,从垛阙的阴影里直身移步上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④

刚上城头的那一位显然吃惊不小,旋即镇定,接口道:“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兮,劳心悄兮。”

此时,司马子反差不多完全看清相对作揖的,是闻名遐迩的华元大夫。那就不必兜圈子了。

“子之国,何如?”

“真是已经吃不消了!”华元抚了抚白髯。

子反:“惫到什么地步呢?”

华元:“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子反:“唉唉,甚矣惫……我相信您说的是实话,然而以一般的道理来讲,再穷,也还得装阔呀,而您怎么把老底抖给了我呢?”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我看您是个君子,就竹筒倒豆子嘛。”

彼此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

司马子反深深地吸一口气,用这口气把话冲出来:“诺,你们好好坚守城池吧,我们也只有七日之粮了,吃光,就回去。”

华元轻声问道:“班师的路上不开伙食了吗?”

子反耸耸肩:“所以说,我们至多只能再围两三天,余粮用于归途。”

二人相对拱手,作揖,影子投在雉堞上,是很美丽的。浮云刚过去一块,另一块在移过来。

司马子反翻身退落距堙,华元大夫俯首目送,频频挥手。

远处两个戍卒闻声过来,华元挥手:“扶我下去,不必等人换岗。”

“扶您老人家下去,我们再上来。”

“不必了不必了,回营回营。”

城脚的石缝里蟋蟀窸窣地叫。

那边楚营帐篷的木桩之周,蟋蟀也窸窣地叫。

司马子反去见庄王,庄王也没有安寝:“怎么样?”

“惫矣!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华元大夫亲口告诉我的。”

“哎哟,糟透了……我还是要占领它,然后再回去。”

子反把双手叠起:“我对他们说,我们也只有这点粮食了。”

庄王的声音很响:“你做了什么哟!”

子反将双手分开,长跽而言曰:“区区之宋,尚且有不欺之臣,楚可以无乎?七日之粮,说也已经说出去了!”

庄王调整脸色,曼声道:“好吧,那么你给我立即造一批房子,留守在这里。虽然,吾犹取此,乃后归耳。”说罢便作态赐酒。

司马子反接酒,谢毕,说:“好吧,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停樽莞然:“你走了,我和什么人下棋对饮呢?那就一同回去吧!”

说了话是要算数的,第二天卯时就下令拔营,要带七日之粮引师归去。

许多后事当然由司马子反妥善收尾。庄王临走时歪着脖子道:“你瞧着办吧,事情已经是这样了。”

司马子反慢吞吞地动身,毋庸顾虑宋兵会来劫粮。

暮霭四起,少顷,便皓月东升,十六之夜的月和昨日三五之夜的月一样圆,只是云没了。

望银辉中的宋城,只有蟋蟀在叫。

护粮官上前敬了个礼:“大人的尊意是……”

“说过了,留一半下来。”

“那,我们自己只有七日之粮,路上可能要走八天,如果下雨的话……”

“宋城中,他们用自己父亲的尸骨,烧别人儿子的肉来充饥。”

护粮官低头,缩脚退去了。

司马子反负手踱步在刚拆掉辕门的路边,传令兵从背后走过。他指着猎猎的旌旗喝道:“还不把这些东西统统收起来!”

这时,宋城的门徐徐地开了一条缝,挤出十来个高矮不等的人,从远处望,越发显得骨瘦如柴,为首的有白髯者,无疑是华元。

司马子反向他们走去,却见他们停步,横排成一行。

他也立定。

送者古礼长跪注目,行者作揖挥手。

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

月亮。

(有删改)


【注】①司马子反: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庄王之弟。七日之粮事见《春秋公羊传》。②距堙: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可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③跫声:脚步声。④与下文华元所吟均出自《诗经·陈风·月出》,诗的原意是表达对女子的赞美和相思之情。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军围宋,双方相持日久,均已精疲力竭,宋人更是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小说对这一背景没有直接交代,而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揭示出来。
B.小说多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其中司马子反夜遇华元、双方坦城以待实言相告、达成罢兵和解默契这一系列关键情节就是如此。
C.小说中的映衬手法耐人寻味。司马子反与华元分属敌国,品性却多有相似之处;楚庄王与子反虽是君臣和兄弟,品性却有天渊之别。
D.小说在文意表达上特别讲求含蓄节制,如小说最后写楚宋双方作别时的情景,“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即可谓言简而意丰。
8.小说中多处写到月亮,有哪些作用?
9.这篇小说是根据史书记载进行的再创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请结合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
2020-04-22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停课不停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世宗悟,即入侍。及世宗即位,补供奉官,从征高平,参豫谋画。寻迁枢密承旨,从征瓦桥关,会班师,留知雄州。世宗大渐,谕范质等以翰为宣徽使,质以翰饰诈而专,寝之。宋初,从征泽、潞。乾德二年,太祖亲征西蜀,涧谷深险,翰令凿石通道,师旋以济;诏兼西南诸州转运使,自石门径趋归州,饷运不乏,由夔、万入会王全斌军,成都以平。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开宝二年,从征太原,复为行营都壕砦使。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将征江南,命翰率兵先赴荆南,改行营先锋使,进克池州。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德、牙将宋德明据城拒命。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面都部署,与崔彦进、李汉琼、刘遇三节度分部攻城,翰攻东北,而刘遇攻西北,与刘继元直,城尤险固,遇欲与翰易处,翰言:“观察使班次下,当部东北。”遇坚欲易之,数日不决。上虑诸将不协,遣谕翰曰:“卿智勇无双,西北面非卿不能当也。”翰乃奉诏,筑土山瞰城中,数日而就,继元甚恐。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宋史•卷二百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
B.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
C.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
D.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豫,有不高兴、不犹豫、不预先准备等多个意项,文中是不高兴的意思。
B.班师,还师,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C.转运使,宋代于各路设转运使,除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有其他职责。
D.金陵,今南京,又名建康、建业、白下、江宁等,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翰有见识,有谋略。太祖生病,曹翰不等到召见,就回去见世宗,劝他到宫中侍奉太祖,世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曹翰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他多次跟从皇帝出征,还带领军队攻下嘉州、池州、江州、幽州等地。
C.曹翰为国事尽心尽力。黄河在澶州决口,朝廷命令曹翰主管堵塞工程,曹翰拿出银器来赞助工程费用,还把自己所乘的白马沉到河中来祭祀。
D.曹翰有不少缺点。曹翰年轻时担任郡里的小吏,喜欢盛气凌人;后来曹翰在郡里任职时间长,横征暴敛,政事因此废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大渐,谕范质等以翰为宣徽使,质以翰饰诈而专,寝之。
(2)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
2021-09-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此时作者任鄂州转运留后。源中丞,诗人的朋友,此时被贬于岳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景情融合,极为生动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艺术境界。
B.颈联写号角声声,夜色沉沉,呈现出孤独凄寒的意境,这是诗人悲伤心境的物化。
C.尾联“古今怜”三字既表达了对源中丞境遇的不平,更感慨于这种悲剧跨越历史。
D.诗歌写景跨越时空,处处扣题,意境高远,最后用典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15.诗歌颔联技法娴熟,画面优美,请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