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上周练试题(重点班)语文卷
江西 高一 周测 2017-07-19 3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
B.以我贿迁贿:财物
C.女也不爽:直爽、爽快
D.静思之言:助词,无实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謇朝而夕替(谏诤)固时俗之巧兮(技能)
B.既余以蕙兮(接替)竞周容以为(法度、准则)
C.吾穷困乎此时也(孤独)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D.苟余情其芳(确实)岂余心之可(受创而改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016-11-18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年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离骚》练习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的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鸷鸟之不兮 ②心而抑志兮
余马于兰皋兮 ④固前圣之所
余冠之岌岌兮 ⑥朕车以复路兮
⑦謇谇而夕替 ⑧民生之多艰
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誓不相隔卿,暂还家去若属皆为所虏
B.却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忘伯乐学
D.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私张良,具告以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名校
6.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 !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 ,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
A.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虽然因婆媳关系不好被休回家,但她不会因此就琵琶别抱
B.一些落马的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B.很多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有的已经触到了成功的大门,但在即将迈进成功大门时,因太累太难为由放弃了,这些人总会在以后回想往事时扼腕叹息。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2016-11-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但现在的中国是否等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决于中国人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和梦想,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看法。
D.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空气中散发出一种木香,                ,如这个季节里无法剜割的凋零,再奢靡的繁华,都经不起长风的驱逐。然而,           。一口深呼吸里,满满的清凉馨香,      
①仔细分辨,依然有些清芳,亦自木叶的脉络里浸透出来
②就如夏天饮过的薄荷冰
③在山林里弥散,一路的牵引
④不过,隐约中还挟有些许的溃败气味
⑤那是经久的雨水之后,自木叶的堆积里散发出来的
⑥在湿润里,格外的清晰
A.⑥④⑤①③②B.⑥④③①⑤②
C.②④⑤①③⑥D.②③①⑤④⑥
2016-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1.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②③⑥④①
2021-03-23更新 | 683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2. 给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周练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4.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15.15.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16.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2016-11-17更新 | 97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安庆一中等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1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症状。

2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22.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名校
23.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端午节”下定义。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都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019-06-05更新 | 34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4. 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鸷鸟之不群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
(5)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4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2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30.65通假字选择题
40.65词类活用选择题
5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6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7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8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9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0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110.85连贯选择题
120.65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130.65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230.4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14-180.4科普-社会科学类
三、文言文阅读
19-220.65其他元代作家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名篇名句默写
240.85句子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