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9-01 3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种社会符号,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使得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流动不可避免,形成一种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由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并作出详细阐释:“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介叙事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联合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进而生成不同的艺术变种;另一方面指再媒介转译后的衍生产品形成媒介增生的集群效应,在跨媒介叙事中,内容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进行再现,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状结构,进而形成跨媒介文化IP。IP一词本意是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版权。文化资源自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文化产品或文化商品,只有经过再创造,成为商品符号,才能进入产业循环链而成为文化商品,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生产中实现增值。

201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过程,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典范。纪录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将故宫文化资源转化为视觉符号呈现在大众眼前,从普通文物工作者的平常生活视角来呈现出人文气息,这种平民化、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叙事模式,为大众留出大量进行文本再创作的裂隙与创作空间。“第一次近距离地展现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这一大片红墙金瓦的建筑群里,透出不同寻常的意味”,用“日常”撑起宏大和厚重。另一方面,互联网弹幕网站为文本的解读与再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在互联网上通过弹幕讨论、剪辑、解说的形式不断增加原文本的理解维度,产生新的叙事文本。B站观众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本以“弹装再生产”与“视频再生产”两种方式实现了文本的再生产。

纪录片走红以后,制作方随之推出同名电影、书籍,形成一个IP 化的跨媒介叙事单元。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示范下,故宫以年轻观众为导向,创作出一系列跨媒介叙事文化产品,如真人秀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图书视频课程《你好呀!故宫》、玩具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等,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摘编自赵亚曦、刘晓婷《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逃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媒体传播实践与挑战》)

材料二: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迅速,文化产品也丰富多样,但是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优质作品稀缺。于是创作者将目光转向了受众基础广泛、流传时间久、知名度高的经典之作,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编与再创作,以图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山海经》自问世起已有千年的传唱历史,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并不是近年来特有的现象,在古代社会已经有人发现了它除文本研究价值之外的可用之处,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当时文本之外可利用的余地不多,开发样式相对单一,以书籍、画本为主,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发掘。到了现代社会,为满足社会文化体系的需要,对《山海经》改编和再创造的作品尽出不穷,在古代开发样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画册、游戏、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文化创意产品。

长期以来,因为缺少官方正统的解读,大部分人只知《山海经》的存在,或对作品中怪兽异类略知一二,但对其它地理、文化、物产方面的知识全然不知。再加上《山海经》再创造的大多数作品不能尽如人意,一经问世便石沉大海。究其原因,改编者或只提取个别元素,或选择猎奇形象为宣传“噱头”,并未能抓住作品中充满灵性的部分,反而失去作品本身的特色。改编出的成品中优秀作品稀缺,以动漫为例,根据《山海经》改编的作品内容低龄化,画面粗糙,特效制作敷衍,人物塑造扁平化,部分引起热议的作品只是依靠明星效应。从受众心理来看,许多年轻人对“传统”存在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认为“传统”不符合他们对“时尚”的定义。

在当前,挖掘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就作品本身而言,学者们从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学、博物学等角度对《山海经》进行解读,却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因此,通过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出发,增强《山海经》的科普性十分必要。创作者们要寻找自我表达和满足观众诉求的平衡点,兼顾作品的科学性和美学性,创作出既有符合日常生活的细节,也有能够引人深思的内容。此外,《山海经》的创意与传播也依赖于前沿的技术。在对《山海经》进行重现的过程中,依托现代技术精益求精,加大视觉投入,不失为《山海经》文化产品良性发展和传播的有效方式。

像《山海经》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素村,亟需得到更深层次的解读。推行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守旧,更不应该投机,若将不合时代趋势的内容拉入现实只会产生扭曲的成果,这些畸形的存在必然无法健康良性地发展,从而成为一场短暂的、一厢情愿的狂欢。

(摘编自刘玉、刘宗逃《<山海经>当代的再创造与传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传播而形成的跨媒介叙事现象日益增多。
B.《我在故宫修文物》平民视角的叙事模式为B站观众的弹幕讨论提供了文本再生产空间。
C.《山海经》涉及领域众多、解读多样,增强作品科普性是对其改编、再创造的必要基础。
D.《山海经》自古就有丰富的发掘空间,在如今跨媒介叙事背景下已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跨媒介叙事而符号化,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再生产中实现了价值增值。
B.故宫超级文化IP化和《山海经》的再创造与传播,给传统文化复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C.多种媒介平台与敦煌传统资源有效整合,也可能形成以“敦煌”为中心的超级文化IP。
D.虽然年轻人对传统天然排斥,但对传统的再创造不能简单迎合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书,作者记录了12位文物修复师对历史人生的回顾和感悟。
B.故宫博物院联合腾讯追梦计划,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故宫建筑文化游戏《故宫:口袋宫匠》。
C.鲁迅的小说《补天》对女娲补天的神话进行改编,实现了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创造性运用。
D.90后画师杉泽的作品《观山海》以国风画法绘制出了《山海经》中200余种异兽的形象。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有哪些措施,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述思路。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野的火星(节选)

王愿坚

彭绍明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多时了。他真想再睡一会儿,哪怕打一个盹儿也好。这像头发一样披散着的、长长的榕树根,把人严严地罩住,又挡风又保密;这厚厚的树叶子又软又暖和……可是不行,时间实在不早了。他伸手从脖子上摸下一只蚂蚁,没有捏死,却把它轻轻地一弹,弹出老远,想道:倒亏它咬了我这一口,要不,还不知要睡到什么时候哩。

他仰起头望望外面。林子里漆黑漆黑的,什么动静也没有。只有树梢头鸟巢里的鸟儿,大概为了挤紧些取暖,咕咕地叫两声,把几根枯枝抖落下来。风,轻轻地摇落败叶,晃着竹林,最后在林边上抓住了几片枯黄的草叶,像吹口哨似的,发出单调而又尖厉的响声。这声音使树林显得十分凄冷,使人更加心烦。

他吃力地坐起身,把盖在身上的枯草、落叶轻轻地拨了拨,把那件单军衣穿好。他顺手掏了掏口袋,从里面抓出了半截生红薯,啃了两口,又半躺在地上,习惯地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了听,然后从怀里掏出驳壳枪,扳开机头,用拇指把枪栓一顶,“唰”地推上了一颗红子。他关上保险,一手持枪,一手扶地,悄悄地爬出了树林。

林子外面是一片空旷的田野。月亮,像被谁刮了一马勺,剩下个细细的牙儿贴在天上,沉静地盯着地面。他倚棵小树坐下,摸索着把伤口又扎了扎,把剩下的一点红薯塞进口里。他一面吃一而想:“要是和同志们在一起该多好!”可是队伍呢?他下意识地四下里望望,田野里是那么空旷、寂静,只有淡淡的月光把他干瘦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面上。

彭绍明开始这夜游的生活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他是红三军团五师一个连队的通信员。长征的部队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以后,正兼程向湘水前进。他的连队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整个长征部队能安全渡过湘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挡住。

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排炮密集地轰击着这个小小的山头,整连整营的白军集团冲锋。战士们拼死地坚持着,熬过了艰苦的一天。傍晚,阵地终于被敌人突破了,连队接到了立即撤出战斗的命令。可就在小彭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一阵昏黑,他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朦胧中闻到一股刺异的血腥气味;睁眼一看,身旁是连的指导员,负了重伤,已是奄奄一息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袋子递给了他。

“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把彭绍明的共青团团证和自己的党证放在彭绍明手里,用力抓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个少共团员,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了两口血,话都含混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了眼睛。

彭绍明含着眼泪,掩埋了自己的首长以后,带上战友的遗物和要求,沿着山石和丛林坚持着向西走。他原希望能赶上自己的部队,但当他走到江边上时,只见江岸上一片火把通明,敌人已经修好了被红军炸毁的浮桥,大队的国民党军队正急急忙忙地拥过江去。要想赶过这密密层层的追兵,赶上自己的部队,已经不可能了。

他躲在一丛小树后面,望着那滔滔的江水和成群的敌兵,呆呆地坐着,思索着,直到天快亮了,他才拿定了主意:往回走,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回到苏区去!回到自己人中间,去进行斗争!

从此,他走上了回头路。

为了安全地通过这段白区,他不得不昼伏夜行:白天,他找个僻静的山坳、树丛躲藏起来,睡上一会儿;夜里,当路断人稀的时候他拄根大竹杖,一瘸一拐地赶路。渴了,到水塘里喝口生水,饿了,到收获过的红薯田里扒点剩下的红薯啃啃。就这么着,一天天,一步步地往东赶。

这些,对于一个负了伤的、十七岁的娃娃说来,是够困难的,但都还能够忍受。最使他难耐的,还是这可怕的孤独。他是在红色政权下面长大的。过去,在童子团里,小朋友成群结队地在一起念书、劳动。参加了红军,又是在一个和乐的大家庭里,学习和战斗。而现在,却是一个人,披星戴月,踟蹰在这荒凉的郊野里。只到这时,他才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离开了同志们,离开了集体,是多么痛苦。这种对孤独的恐惧,对回到集体的热望,也成了他激励自己的力量。

“走,快点走,多走一步就早一点赶到苏区,早一点见到自己的亲人!”

……

(1957年11月7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漆黑林子、鸟叫声、风吹叶落之声,小说第二段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与彭绍明脱离大部队内心的感受相映衬。
B.在彭绍明醒来后,小说插入了其身份介绍和“夜游生活”的背景,这既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丰富了叙述艺术。
C.连指导员这一形象出场不多却意义重大,其遗志成为彭绍明前进的动力,也成为他克服困难、最终成长的精神信仰。
D.身处漆黑树林、遭遇战友牺牲、目睹敌军堵住过江之路,彭绍明回归大部队的渴望因恐惧而变得越来越迫切。
7.本文节选自小说开端,假如后续部分以“在返回苏区路上”为情境,下列最能体现彭绍明作为革命的村野“火星”的情节是(       
A.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遇到了围追堵截的敌人,英勇奋战之后光荣牺牲。
B.在返回苏区路上,除了忍受肚子饿、身体受伤之外,彭绍明一路顺利抵达苏区。
C.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路过一个敌军占领的村子,团结村民一起智勇抗敌。
D.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正好遇到另一批“掉队”的战士,结伴顺利抵达苏区。
8.文本虽然只节选了小说一部分,但彭绍明的形象却鲜活、真实,请从“少年”和“战士”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9.有学者评论王愿坚的小说:善于找到有别于他人的新的“独特的角度”。除人物形象独特外,本文中“独特的角度”还有哪些?请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材料二: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好玩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遽说楚王出张子。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王A有爱女B而美C又简择宫中佳丽D好玩习音者E以欢F从之G资之金玉宝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合,指招待宾客的上等房舍,后也指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B.箕帚之妾,箕帚原指扫除用的工具,这里用作妻妾的谦称。
C.符,即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进兵将的凭证。
D.内,接纳,与《鸿门宴》“毋内诸侯”中的“内”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齐国,便设计离间齐楚,破坏齐楚联盟,达到先削弱楚国的目的。
B.陈轸献计,楚国应暗中联系齐国,表面假装与齐国断绝关系,以此试探秦国。
C.怀王不用陈轸之计,而让宋人潜入齐国境内辱骂齐王,避免了齐楚正面冲突。
D.靳尚替张仪在怀王和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设诡辩”,使张仪得以从楚国逃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2)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
1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齐楚从亲”失败的原因。
2023-09-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韦少府

李白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
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
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
16.“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希望楚怀王骑上骏马,自己愿为楚国变法图新做一个开路先驱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诗人登阁所见山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2023-08-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永新的新书《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细细描摹了7位科学女性。她们无不听从内心召唤,做想做的自己。

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抑制不住心生疑惑。权衡再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元器件研究。如今,三十出头的她已成为国际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学术明星。难道      ①      地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不,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已到单位报到的付巧妹打道回府,插班高二、考大学。此后,她多次“改道”,最终如愿以偿,师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斯万特·帕博教授,在古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

当然,她们并不是只知道工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汉子”。她们在科学上破茧成蝶甚至羽化登“仙”;她们亦享受着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场电影带来的 “小确幸”。她们一路走来,真实如邻家女孩,普通如隔壁大姐。尽管她们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但总会有      ②      。她们做自己喜欢乃至迷恋的研究,你能感觉到她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大家会觉得她们的成功是      ③      的。

永新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科学家,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发掘“她”思想中的闪光点、启发点,体味女科学家的热爱与优雅,如春风化雨般让每位读者更加乐观、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语段中“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中的“她”,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老人与海》)
C.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
D.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标点和表达上有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①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通常于公历120日至21日交节,此时正位农历岁末,挨着年节,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掸尘”,也有叫“换新”“掸新”的。掸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迎新。掸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②      。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掸尘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掸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新早稻草制成的掸刷,新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吉祥之意。

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意味着终结,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掸尘”因谐音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隐喻作者的深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谐音以及其含义。
(1)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2)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1)谐音: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谐音: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的“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是当代许多青少年追求的目标;而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又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王愿坚(1929-1991)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刘向(约前77-前6)  《史记》  《新序》(《战国策》整理)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  词义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