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三模 2020-05-13 4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   见机行事   无可厚非B.攀附   见机行事   无可非议
C.攀比   见贤思齐   无可非议D.攀附   见贤思齐   无可厚非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
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④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
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C.⑤①②④③D.⑤②③①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蒹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④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2④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A.生命就像四季一样,有繁荣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散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

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其田则大半无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蕲、黄,来宰于兹。广山川之精,深性相之学,披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告世尊而抚之,曰:“此所谓孝子刘某也。”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以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为达观先生弟子,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其种类云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物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闲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是故聚百闲人而食之,必将有意乎道者焉;聚千闲人而食之,必将有进乎道者焉。不已而食闲人至于万,犹将有得道者焉。

道之丧世也久矣,幸而有一人焉,其何禁于千万人之闲,而夺其养哉!即未有之,庶几有之。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

(选自《满若上小品》,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                       完:完好
B.于是郡弟子刘某首所买田若干亩          籍:登记
C.姑以其种类云耳                                 蕃:捍卫
D.饭器无,香色有异                              殊:不同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闲人纵情山水着意寺观,两者志趣不同。
B.临川县原来有很多的寺观,但后来忙人将寺观州产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衰败,僧人稗粥无所。
C.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华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大家非常感激袁公。
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
(2)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
8.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
2020-05-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9.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020-05-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主角

陈彦

忆秦娥突然那么想回她的九岩沟了,她就坐班车回去了。

她已经很久没回来过了,家里除了老爹,全都进了省城了。本来她也是想把老爹接去的,可爹说要守老房子、守老屋场、守老坟山。

娘说:“你爹主要是舍不得他那一摊子皮影戏呢。”

还没到易家老屋场,忆秦娥就听到了锣鼓闹台声,敲得很专业,很讲究。甚至让她有些疑惑,哪里会有这样讲究的锣鼓敲家呢?

有老汉、老婆子,娃娃们,在陆陆续续朝易家老屋场赶着。

突然,有人认出了忆秦娥,一条沟里就迅速沸腾了,连各家各户的狗,也都跟着主人跑出来,对着不明真相的事体,乱叫乱咬起来。

终于,忆泰娥在几十个老汉、老婆子,娃娃的簇拥中,回到了易家老屋场。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她舅胡三元,没想到,他已回九岩沟老家了。

他是跟她爹一道,支起了这个皮影摊子。

她突然发现,舅老了。老得满头白发,几乎没有一根青丝了,在正规剧团,武场面一般最少都由五六个人组成,而在这里,七八样乐器,全都是她舅一人操作着,除板鼓、战鼓、大鼓外,还兼吹着唢呐、管子。

忆秦娥的出现,让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她舅是因为敲打得太投入,没有发现她。

她爹果然是老了,老得把两颗门牙都丢了,她问爹:

“门牙怎么没了?”

气得他直抱怨说:“问你舅去,问你那个死舅去。”

原来爹的两颗牙,也是让舅在排练时,拿鼓槌无意间敲掉了。舅是嫌他把小锣“喂”慢了半拍。气得爹当时还跟她舅打了一架。但一想到皮影摊子得用人,尤其是像她舅这样的好把式、大把式。不用,找谁去?爹最后只好忍了,

爹说:“你这个死舅,又能拿他咋的?把他告到派出所,抓到局子里去?可他毕竟是我的妻弟、你的亲舅呀!一辈子可怜的,都坏在这‘瞎瞎起手’上了,他是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老了老了,回到九岩沟,我还能再把他送到法院去?现在好了,就让他一个人敲。咱这摊摊,也养不起那么多下手,要敲,除非把他自己那一嘴狗牙,全敲掉算了。”

这天,他们唱的是《白蛇传》。

当满九岩沟的人,知道省城名角忆秦娥回到老家了,并且还要“亮几嗓子”时,很快,就把莲花岩、三叉怪、五指峰、七子崖的人全都招了来。

村上还烧燃了多年没用的汽灯,一下把个易家老屋场照得明光光、亮晃晃的,连那些已经失明多年的老人都说:“亮,今晚咱九岩沟真亮堂!”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忆奏娥唱得声情并茂,眼含热泪,她舅敲得精神抖擞,气血贲张。她随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移步,一个呼吸,一个换气,一个拖腔,甚至一个装饰音,她舅都能心领神会地给以充满生命活性与艺术张力的回应,那是高手对高手的心灵点化,是卯头对榫口的紧致楔入,是门框对门扇的严丝合缝,是老茶壶找见了老壶盖的美妙难言,好唱家一旦与好敲家对了脾气、合了卯窍,那简直就是一种极高级的唱戏享受了。这种享受,他们舅甥之间过去是有过好多次的,但哪一次都没有今天这般合拍、入辄、筋道、率性,两个从九岩沟走出去的老戏骨,算是在家乡完成了一场堪称美妙绝伦的精神生命对接。

忆秦娥唱完,已是浑身震颤,泪眼娑婆,她先向老乡亲弯下了九十度的腰然后又深深给老舅鞠了一躬。

老舅当下就捂住黑脸,哭得泣不成声了,老舅说:“他妈的,戏弄好了,真是能享爱死人的,老舅现在死了都值了!”

忆秦娥就极其享受地留在老家,跟老舅、老爹一起唱了三夜皮影戏,就在忆秦娥回来的第四天,派出所的乔所长从省城开车找她来了。

乔所长说,“把你娘吓得跟啥一样,一家人分析来分析去,说你可能是回了九岩沟。”乔所长就开车找来了。

舅说:“你还是得回省城去唱戏呢。我听广播里说了,小忆秦娥都出来了,好事情嘛!各是各的路数,你还有你的观众、你的戏迷么,你的那些戏,小忆秦娥还得好多年才能学像呢,到了这个年岁,名角都得唱戏、教戏两不误了,你麻利回去吧,我这些年在山里洼里、沟里岔里到处乱钻,知道秦腔有多大的需求、多大的台口,只怕你人老几辈子,都是把戏唱不完的。”

第二天一早,她就听她舅在老屋场敲起了板鼓,那种急急火火的声音,催得连上学的娃们,都是一路小跑。

她再也在家里待不住了,忆秦娥又一次离开了九岩沟,突然,她想唱点什么,或者喊点什么,一刹那间,她猛然想到了秦八娃先生说的一句话:“你哪天要是能自己吟出一阕‘忆秦娥’来,就算是把戏唱得有点意思了。”

她就突然脱口而出地,随意吟了一阕《忆秦娥·主角》:

易招弟,十一从舅去学戏。去学戏,洞房夜夜,喜剧悲剧。

转眼半百主角易,秦娥成忆舞台寂。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

她身后,是她舅敲板鼓“急急风”的声音: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才才才才才才……板鼓越敲越急。那节奏,是让她像上场“跑圆场”一般,要行走如飞了。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忆秦娥回乡后,“沟里就迅速沸腾了”“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这说明秦腔的确有着很大的“需求”与“台口”。
B.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带入效果。
C.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极度痛苦,“浑身震颤,泪眼婆娑”。
D.小说末尾忆秦娥脱口吟出的《忆秦娥·主角》,看似随意之作,实际是对她人生经历、艺术追求及当下心态的极佳概括。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
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
2020-05-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林同济

①“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结构简单,两画了事,充满古朴气象、原始天机,有线之美有空之美,实而虚,虚而实,苍颉得意之作也。我每次看到“力”字,总联想到古希腊雕刻。《说文》云:“力,筋也,像人筋之形。”原来“力”字是从人体得灵感,由人体的劲健肌筋蜕化出来的,与古希腊雕刻恰恰同一渊源。希腊人体雕刻是美而力,中国的“力”字是力而美。

②但苍颉这个意匠独到的作品,悠悠数千载,居然赏识无人。踏遍神州,不管是达邸还是穷户,门楣墙面都是俗臭的“福、绿、寿、喜”,竟没有一个有心人,能看出简简单单的“力”字之美妙,把它高挂明堂。真是民族憾事!数千年来的不肖子孙,眼光如豆,对这个神机制出的绝妙好字,一味地藐视、诬蔑。我们这个古老古怪的民族已是对“力”字最缺乏理解,也最不愿理解的民族了。在一般人心目中,“力”字竟成为残暴贪婪的总称,有力必暴,凡暴皆力,一个天机纯净的神品,硬贬为人间万恶的别名。

③一个民族不了解“力”字的意义,终必堕萎自戕;一种文化把“力”字顽固地看做仇物,看做罪恶,必定要凌迟丧亡!力者乃一切生命的表征,诅力咒力即是诅咒生命,诅咒人生。人类历史上“诅力”的文化,命运若出一辙:不被人家格杀,自己也要僵化若尸。漫跨数干年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关键在是不是能维持活泼泼的生命,热腾腾的自主自动的生活。力者是一种生命的“劲儿”,有之便是生,无之则为死。

④初期的民族对“力”的意义都有直截了当、清清楚楚的了解,他们生活简朴,接近自然,心机不杂,目光净锐,对宇宙间的生机天道,能做忠实的认识,敏捷的领受。如果太古先民对“力”字抱有任何审断见解的话,只有赞叹,欣赏,绝不会歧视或诅咒的。中国“动”字从“力”,是大有意义的。回想先民筚路蓝缕,开发山林的当年,每一个“动”都是一个“战”,一个“斗”——与天时斗,与地利斗,与猛兽斗,与四邻的民族斗,在不断战斗中,最重大最可乐可歌的事情就是胜利,成功,最必须最可贵的本领就是勇敢,而“功”、“胜”中、“勇”字都是从力,我们便可以看出先民对“力”的态度如何了。

⑤为什么后来我们对“力”字发生如许歧视?我以为儒教要负大部分责任。孔夫子就忌语怪、力、乱、神,影响最大的是孟轲,他看不惯韩非子“当今争力”的战国作风,对齐宣王高谈王道、霸道的不同,硬把“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对衬,极力恭维“以德”的高明。他促成中国民族对“力”的两种偏见:一看不起,说力总不如德有效;二认为恶,说力“不德”“反德”。这里,我们不能不重新估量中国思想系统的德感主义。儒家是德感主义的正统宣传者,不仅主张“应当”以德感人,乃进一步肯定德“必定”感人,有德便万事亨通。到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一个集大成而有系统的宇宙观便告成了,整个宇宙的结构与运行全靠“德”来维持,“力”根本无地位,儒家特殊的历史作用把这个主义的寿命延长到二千多年之久,遂使我们的文化不能突破藩篱,以进到更新的阶段。

⑥德是“应当有”,力是宇宙间所“必定有”“必须有”!

(原载1940年5月1日《战国策》第三期,有删改)


【注】①胜:繁体字为“腾”。
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的“力”字与希腊雕刻有相同的渊源,都具有力和美的特点。
B.一个民族若只是夸耀历史悠久是无意义的,关键是要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C.先民们思想淳朴,对“力”有正确认识,在从“力”的汉字中可找到佐证。
D.文章结尾把“德”与“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加以强调,表达了鲜明立场。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的中心论点,确立肯定“力”的立场并为下文论述先民对“力”的认识张本。
B.第二段批判了国人对“力”的藐视和诬蔑,指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力”字缺乏理解充满偏见,为“力”正名,赞扬其为神品。
C.文章先用正反结合、古今对比的写法倡明对“力”的态度,然后,将矛头直指儒家感德主义,揭示“力”受歧视的思想根源。
D.本文感情色彩浓烈,是非明确,褒贬鲜明,语言形象生动,可读性强。尽管没有引用多少典实故事,依然有很好的说服力。
17.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
2020-05-07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宿白先生是我的授业老师,同时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的一位先生。宿白先生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成就者,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20世纪50年代,由他主持的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以及根据此次发掘的考古资料撰写出版的考古报告――《白沙宋墓》(1957),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在考古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宿白先生在城市考古、墓葬考古、宗教考古、手工业遗存考古、古代建筑、版本目录和中外交流等多个领域均有开创或拓展,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也是由宿白先生开启的一个研究分支。

宿白先生学历史出身,他转向考古之后特别重视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他认为考古学不能离开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生命力之所在。历史时期考古不同于史前考古,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都伴随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他看来,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人,不仅要研究考古材料,也应精通历史文献,考古的学生应具备史学和文献学的基本功,为此,他专门为从事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生开设了《汉文佛籍目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汉文佛籍的查阅方法,从中学习佛教考古的知识。

宿白先生自己的历史文献功夫有口皆碑,这与他转益多师的学术背景有很大关系。他在北大文科研究所考古组做研究生期间,到文史哲各个系听课,此外,他自己还兼学版本目录,在古籍版本目录学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从缪荃孙的国子整抄《永乐大典》天字韵所收《析津志》八卷中,发现了《大全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尚不为人知的重要文献,没有深厚的文献功力,是不可能发现并确定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的,他所撰写的《<大全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是研究云冈石窟历史的力作,也是他本人偏教考古的发轫之作,开启了他个人的石窟寺研究。

由于考古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考古实物的图像资料,宿白先生备课时就在讲义上亲自画图,讲课时也当场在黑板上画图,无论是古建筑结构,还是天王、力士塑像,他都能画得惟妙惟肖,令同学们赞叹不已,绘图是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宿白先生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有一回期末提交论文,我本来打算随便写一写交差了事,没想到宿白先生逐页批阅,一条一条意见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张台历纸上,然后拿给我说:“你回去好好修改吧。”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做。

宿白先生认为从事石窟寺考古研究的人可以从事各类研究,但首先必须做好两项基础研究,即“分期断代”和“考古报告”,否则无法开展石窟寺考古的深入研究。《白沙宋墓》颠覆了学术界对考古报告的认识,除了体现出考古报告应有的实证功夫之外,还展现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尽管已出版六十余年,《白沙宋墓》作为考古报告的典范,至今仍在学界有重要影响。这本书里的学问太大了,按照现在都可以评一个高级教授了,可是当时宿白先生在北大只评了一个副教授,直到带我们这批学生的时候也还只是个副教授,但他总是说:“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有删改)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这篇考古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
B.宿白先生认为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尤其是从事历史时期考古的人,既要研究考古资料,也要研究历史文献,这种观点和他的学术背景分不开。
C.宿白先生在大量文献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并确定了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体现了他文献功力的深厚。
D.绘图技能对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宿白先生不仅自己在各课和授课时亲自画图,还要求学生掌握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宿白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多个领域有开创或拓展,文章列举大量的学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
B.宿白先生是樊锦诗的授业恩师,文章仅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更多的是从为人与为学的角度回忆恩师。
C.宿白先生对锦诗寄子厚望,因此无论是历史文献学习、现场绘图还是论文创作,都给予了她特别的指导。
D.文章两次引用宿白先生的话,照应开篇先生“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也表达了樊锦诗对老师深深的怀念。
20.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的特点。
2020-05-07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使《四友本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2020-05-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自周之衰,以至于今,历岁千数百矣。太平之遗迹,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复全经,于是时也,乃欲训而发之,臣诚不自揆,然知其难也,以训而发之之为难,则又以知夫立政造事追而复之为难。然窃观圣上致法就功,取成于心,训迪在位,有冯有翼,亹亹乎乡六服承德之世矣,以所观乎今,考所学乎古所谓见而知之者臣诚不自揆妄以为庶几焉故遂昧置自竭而忘其材之弗及也。

(选自王安石《<周礼>义序》,有删节)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考所学乎古所谓见而知之者臣诚不自揆妄以为庶几焉故遂昧冒自竭而忘其材之弗及也。
23.儒家经典中“三礼”是《周礼》、《 》、《 》的统称。
24.从材料来看,王安石认为自己训释《周礼》难度很大的原因有哪些?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5.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采用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略写的叙事谋略,首十回写董卓,次十回写吕布,第三个十回写曹操,如此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B.在《家》中,梅抑郁而死,瑞珏难产而亡,鸣凤被逼出嫁,婉儿无奈投湖,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都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C.在《孔乙己》《端午节》《兔和猫》等作品中,鲁迅的笔触集中到古老中国所培育出的知识分子身上,呈现出他们被封建专制文化扭曲、戕害的精神人格。
D.《茶馆》打破了“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E.《哈姆莱特》中,乔特鲁德缺乏独立思考,贪图地位和享乐,为了虚荣和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直到临死前,才醒悟过来。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6. 简答题
(1)《红楼梦》“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中,缝补本是小事,作者为何赞晴雯“勇”呢?请结合情节加以分析。
(2)《老人与海》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对话: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也不会交好运了。”

“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这是发生在哪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他们各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020-05-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南朝的齐是唐诗的序曲期,这个序曲唱得很长。这里要做技术性的补充解释,诗的新韵律所以创立,主要因为梵文在发音方法上影响了中国,其发音比中国语言精密,过去中国对诗的韵律并不多加分析,之后,定平、上、去、入四声法,讲究了。后来,沈约作《四声谱》,谢朓、王融赞和,以身作则,倡言为诗必须讲究四声,否则就不能算谐和,世称永明体(齐武帝年号)。永明体,四声法,将每个字纳入声部,俨然诗韵的“宪法”,后人说某诗“出韵”,即否定的意思,其实束缚了后世诗人的手脚。我的看法是,古人协韵是天然自成,到了沈约他们,用理性来分析,其实便宜了二流三流角色。对一流诗人,实在没有必要。沈约本人,一上来就做过了头,形式的完整使诗意僵化了,例:《石塘濑听猿》“嗷嗷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六句完全对仗,但很不自然——自然造人,知道该双的双、该单的单:两耳、两眼、两乳、两手、两脚、一头、一鼻、一嘴——所以,沈约的主张,流弊是后人写诗成了文字游戏,小丑跳梁,一通韵律便俨然诗人。当然,沈约不负这个责。纵观中国诗传统,有太多的诗人一生为了押韵,成了匠人,相互赞赏,以为不得了,这是很滑稽的。总之,沈约做过了头,形式完整,诗意僵化了。该不对称时就不对称,文字岂可句句对称?

(选自木心《文学回忆录》,有删改)

27.“南朝的齐是唐诗的序曲期”,即唐韵律诗开端于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8.永明体、四声法对诗歌创作有哪些不良影响?
29.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2020-05-07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名著阅读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4
作文
1
名著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4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6
名著阅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2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3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40.65压缩语段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5-80.65汤显祖(1550-1616)  文言文翻译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22-240.65王安石(1021-1086)  文言文断句  应用类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9-100.65其他隋唐作者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40.65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15-17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18-200.65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实用类文本
27-290.65木心  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实用类文本
六、作文
210.65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七、名著阅读
250.65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  分析思想内涵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260.65名著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