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06-28 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但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 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
B.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
C.真正的勇者既要做到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要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
D.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
B.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出辩证思维。
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格言,体现出中华民族“尚勇”的精神传统源远流长。
D.文章末段将玉和“勇者”进行类比,分析了两者在自身品格与磨砺过程上的相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
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D.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光伏产品以成本、品质和品牌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大的海外市场份额。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介绍,今年光伏产品出口猛增,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光伏产品出口再创新高。据统计,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达到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预计2019全年出口总额将超过200亿美元。其中组件出口额大幅增长39.6%,出货量达58吉瓦左右,同比增长75%。

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光伏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中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在建及计划新建的光伏项目达7937兆瓦。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近20个国家或地区建广,产品出口至全球近200个国家或地区。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

面对能源这一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要牢牢把住龙头地位,需要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更强大的质量、技术和价格优势占领海内外两大市场,其前途不可限量。

(摘编自彭健《数字技术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材料三:

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席Abigail Ross Hopper表示,尽管关税保障政策带来了一些新的制造业投资,但总产能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大大限制了美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我们代表10000多家美国太阳能公司和242000名美国太阳能工人,要求总统给予美国太阳能公司确定性的政策。”

仅双面组件是否豁免201关税一事,美国政策缺乏“确定性”的特性就充分显现。从去年6月至年底短短6个月的时间,从“豁免”到“撤回”,从“临时禁止”到“禁止”,双面组件是否列入豁免清单就经历了多次反复。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通过其官网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就“双面组件是否应排除201保障”征求意见。

不仅在生产端,在使用安装环节,由于政策的影响,美国太阳能行业也将遭遇人员短缺的风险。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受光伏组件产品的关税政策的影响,2017年至2021年间,美国光伏行业可能减少约6.2万个就业岗位。

(摘编自姚金楠《美国光伏行业政策“顾此失彼”》)

材料四: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目前来看,按照我国的管控力度,疫情影响会有2个月左右,但其他国家疫情防控会如何发展目前还不好判断,国外市场受疫情影响程度还难以预测。”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介绍,考虑到疫情对整体需求的影响以及消纳空间的压力,电网公司需论证经营区域内各省级区域2020年光伏发电新增消纳能力,做好新建光伏发电项目与电力送出工程建设的衔接并落实消纳方案,严格按照规划和消纳能力合理安排项目并网时序,这些政策都利好国内光伏发展。他认为:“全球疫情蔓延对国内光伏行业影响不会太大,而国外方面,则要把困难估计得更为充足一些,其若能保持和去年相同的新增装机水平就不错了。”

(摘编自《全球光伏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加》)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最大,其次是2019年,从2016年到2018年,出口额持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
B.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降幅最大,所以增长率最低;而2014年和2019年的增幅较大,所以增长率也比较高。
C.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虽然历年不同,但都超过了100亿美元,多数年份超过了150亿美元,有两年超过200亿美元。
D.从2011到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达到高峰后,开始呈现持续平稳的增长趋势,发展势头良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源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应更加努力地发展,牢牢把住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世界龙头地位,借以占领海内外两大市场。
B.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光伏产业的总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受到了限制: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席因此表达了不满。
C.美国光伏产业的就业岗位已经出现了要大量减少的迹象,而无论是在其生产端,还是在其使用安装环节都将遭遇人员短缺的风险。
D.按照我国的管控力度,疫情对国内光伏行业影响不会太大;但国外的疫情防控情况难以判断,据推断有可能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6.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中国光伏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交给我,我什么也交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弦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小说开头这一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B.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更多的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C.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写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D.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蹿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8.小说中的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性沉厚,守礼法。事母孝,好学,善为诗。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判官使为之。”从恩召防诘之,防即引伏,洪进得免。居帐下岁余,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从恩益加礼重。契丹入汴,晋主北行。从恩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为左右所摇,从恩遂归契丹。既行,从恩所亲王守恩与防以城归汉祖。汉祖召防赴太原,加检校金部郎中。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宿州民以刃杀妻,妻族受赂,伪言风狂病喑。吏引律不加考掠,具狱上请覆。防云:“其人风不能言,无医验状,以何为证?且禁系逾旬,亦当须索饮食。愿再劾,必得其情。”周祖然之,卒置于法。世宗尹京,判官崔颂忤旨,简求僚佐,宰相以防荐。周祖曰:“方欲用之。”乃以防代颂。世宗即位,从征淮南,初下泰州,即命防权知州事。扬帅韩令坤驰骑召防,吴军复至广陵,防与令坤败之。诏书嘉奖。太祖还自陈桥,防所居为里民所略,诏赐绫绢、衣服、鞍马。建隆二年,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州西北夕阳镇,连山谷多大木,夏人利之。防辟地数百里,筑堡要地。募卒三百,岁获木万章。夏部尚波于等率诸族千余人,涉渭夺木筏,杀役兵。防出与战,俘四十七人以献。归为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乾德元年卒,年五十九。太祖甚悼惜,赐其子诏曰:“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州,古州名,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在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
B.刑部,古代官制中的“六部”之一,是司法部门,掌管全国的财经、刑罚、律令。
C.世宗,文中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对已去世皇帝的称呼。
D.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从秦始皇时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语。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防沉稳宽厚,代人受过。段洪进犯了罪,把责任推到高防身上,高防就认了罪,救了段洪进的性命;直到一年多以后,张从恩才知道了真相。
B.高防心志坚定,善权利害。契丹入汴,张从恩命令高防与之一起投靠契丹,高防不仅不从,还给他陈述利害,劝其守住臣节,可是张从恩不肯听从。
C.高防执法如山,断案认真。宿州杀人犯假装疯哑,想逃脱法律制裁;高防接案后对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使之受到应有制裁,为死者伸了冤。
D.高防历仕四朝,颇受器重。晋时他受到张从恩的礼遇,汉时他被任命为检校金部郎中,周时替代崔颂担任了判官,宋时做了秦州知州和凤翔知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
(2)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3)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
2020-06-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易阳早发

王勃

饬①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②至,空山飞夜萤。


注释: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饬:整顿,整理行装。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
13.本诗写拂晓“早发”,为什么尾联却写到“夜”?请简要赏析。
14.这首诗布局巧妙,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请从写景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巧妙之处。
2020-06-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