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三模 2020-06-30 3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会失掉应有的韧性,感到焦虑抑郁,心灵无处安放。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对此,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声中求得内心的安宁至为重要。这种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意义,而尤为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需要。道家还指出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静可以转化为动,柔可以转化为刚,弱可以转化为强。认识了灾变生死的必然性和正反转换之可能,我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向的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这种“韧”的精神,具有着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的能力。
B.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使得人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 忽视了人与内心的平衡。
C.这次疫情的暴发,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重拾我们沉静内敛的精神,力求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D.道家思想认为,这次疫情使一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要重视对身家性命的养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名句“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来说明现代社会变化之大,发展之速。
B.文章能够辩证地阐释问题,既指出了儒家和道家各自的优势,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念与道家对待自然的态度的不同。
D.文章引用一些历史名言,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也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对于人类而言属于逆境与灾祸,它的出现有必然性,但也会带来新的转机,使人类具有了免疫力而进退自如。
B.由于具有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特性,道家并不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因而也就缺乏推动社会前进的潜能。
C.在道家看来,只有人类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自然的工具价值,才能使万物自行达到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
D.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的“入世”思想,可以配合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但也可能会使得人们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
2020-06-2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带货主播李某、李子柒等头部网红频频出圈,受到主流关注,网红的社会认同度也进一步提升,李某卖货主播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

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宝统计显示,号称2019年“带货一哥”李某赚了将近2亿元,网红李子柒赚了1.6亿。如果以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看,2123家公司净利润不及李子柒。也就是说,全部A股公司有六成以上盈利能力不及一名网红。

在网络直播上,“网红”李某的一句OMG,俘获了万千少女。而今这位被称为“口红一哥”的网红,1月5日晚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某上市公司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分钟狂卖10 万十包,总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观看人次1677万。更让人看呆的是,一场5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让这家上市公司涨停了。一场网红带货的直播,为这家公司带来了5.48亿元市值增长。

                                                                                                                                  (中国经济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网红走红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促使人们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追逐“流量快车”,以至于许多人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带偏了社会价值观。某些网红轻松暴富,让人蠢蠢欲动,数据显示,54%的95后受访毕业生渴望当“网红”。某一线城市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0%的受访小学生梦想成为“网红”,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

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关注聚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爆发的经济现象。网红应该传播优质内容信息,而非低俗内容,更不能炒作。如今提及网红,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无下限的炒作、低俗和比傻,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被工厂化批量生产,同质化严重。且不说网红妆容千人一面,就是在内容上也大多雷同。

虽然当前的网红经济存很多问题,但网红经济是符合并响应时代变迁的产物。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助推了网红经济的崛起。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版图,部分刊报关停。如今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平台上交流的不只是房子和衣服,观点和信息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媒介走向了共享媒体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时代需求已转变为精神需求,网红是人们精神需求下自发选择的产物之一,与时代需求相契合。也就是说网红经济符合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偏向。电商的大量加盟构成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生态闭环,加速了网红变现速度。

展望未来,在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以规范化进行重构,逐步回归到“魂”上,形变而魂不变:与信息经济的本质相吻合,以内容为主;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传播正能量。

此外,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演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未来,谁以内容为王,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摘编自《网红经济“下半场”怎么走?回归内容为王》,财股网2020年1月8日)

4.下列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网红经济的收益超过了六成以上的A股公司的净利润。
B.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只要内容优质,就一定会获得关注聚焦。
C.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
D.网红经济在政府的调控管控下,将自我调整、淘汰,进行重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 年很多网红创造了各种“神话”,其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也有许多人为流量进行低俗营销、恶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B.2018年网红主要领域涉及广泛,包括娱乐、美妆、美食、财经等方面,从领域占比看,传统的文娱领域占据网红所在领域的主导位置。
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运营从单一平台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18年,拥有6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30%。
D.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但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不变的是内容。谁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6.网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虻(节选)

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我想是的——感谢上帝!”

(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小说文本,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B.“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C.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D.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表现了牛虻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乐观、刚毅。
8.请对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9.小说的中往往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么,本文中作者又寄寓了哪些情感呢?
2020-06-23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B.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C.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D.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于乡,在乡试中中举,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B.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也指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此处为官职名。
C.改元,中国封建时期帝王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
D.知州,“权知某军州事”的简称,始于宋,“权知”意为暂时代理;明朝为正式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能够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控制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朝廷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而收监,他听从了民意,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 军 行

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崔国辅,盛唐诗人,诗风以凝练峻洁见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塞北严霜密布,反映出边塞环境之艰苦,与下句的“索兵救”相呼应,更衬托出营州城情势危急。
B.三、四两句写将军的战马因长途跋涉、日夜兼程而在短时间内变得消瘦,表现了救援将士行军艰苦急迫。
C.七、八两句是对驰援部队前锋与敌人围城部队交锋时的正面实写,表现了援军行动迅捷及时,作战英勇。
D.本诗选择描写一次紧急情势下驰援部队夜间急行军的行动,来表现将士们的精神风貌,角度新颖而独特。
15.诗歌是时代的回响,同样是边塞诗的名作,此诗与中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相比,在运用意象、语言风格和抒发情感等方面多有不同。请结合二诗的五、六两句简要分析。
2020-06-3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6.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被亲人嘲笑的情景,其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2)庄子的《逍遥游》写大鹏飞往南冥去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里的大风离开。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述了他未出山时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先帝的真情感召才出山辅佐明主开创帝业。
2020-06-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        ,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       )。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36位作家、作品86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让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才济济            历经             阐发               手不释卷
B.名家辈出            经历             阐发               爱不释手
C.名家辈出            经历             阐明               手不释卷
D.人才济济            历经             阐明               爱不释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B.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的建构。
C.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     )
A.《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36位作家、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B.《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C.《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D.《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位、作品86首,作品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说,荷兰研究人员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一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①_____________,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_______________。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但也揭示这种病毒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③_______________,还存在于蝙蝠和其他许多动物体内,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持续传播。目前有观点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就是蝙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诞生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江城芜湖,今年18岁,从小精研国画,在山水画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今后如果在这方面需要向我请教,我一定不吝赐教。同窗是缘,同学是情,祝愿我们在未来的四年里相处愉快,共同进步!

2020-06-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林漫画》)


面四幅漫画带给你哪些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两幅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漫画中的文字,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06-23更新 | 69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8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伏尼契  《牛虻》  品味语言艺术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张廷玉  《明史》  文言文断句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其他隋唐作者  诗  鉴赏诗词语言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85仿写句子  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1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图画式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