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6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三模 2020-07-21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提起数字化插画,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在商业场景上,例如电影、游戏或动漫等极为常见。“数字化插画”中的插画本身是将具备故事寓意的图像绘在图纸上,而数字化则是指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媒体技术形式。运用计算机数字设备及辅助软件对传统插画图像进行丰富立体的视觉呈现和传播,二者结合便有了“数字化插画”这一概念。

国外欧美城市作为数字技术革命的引领者在技术上较为成熟。美国等国家的娱乐产业极为繁荣,随着技术的稳定,媒体商业逐渐更具价值,导致在数字革命初期,很多传统插画师转行成为概念设计师,从传统的纸笔传播变为使用数码软件、数字图像等技术流,产业形式非常丰富。国外集中在挖掘其商业价值、软硬件高度开发、商业实用性等,鲜少将目光放在其图像寓意及艺术表达上。国内的数字技术起步虽然较国外稍晚,但发展速度却普遍较快,运用范畴同样也聚焦在数字软件与计算机的运用开发上,关注繁杂华丽的视觉效果、炫酷的多维数字技术,弱化了传统插画本身具备的寓意与内容。

数字化插画自诞生起,便因为是技术与图像结合的新媒体艺术种类之一,被定义为“商业美术”。数字化只是传播手段的升级,插画艺术本身蕴含的内容也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数字化插画的快速传播导致其传播内容会极快地渗入人们的思维、审美、人文概念及潜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着艺术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今,当代艺术家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变革,对新媒体艺术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将数字化插画在大环境下进行多层次、多维度探讨,尊重美学的存在,同时融合商业元素,从多个方面分析数字化插画具备的美学价值。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决定了人们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独自寻觅。数字媒体包含在广告、媒体及影视,融入人们生活中,而图像本身的功能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具备说服、暗示、诱导等情绪特征,插画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承担着视觉传播的主要作用。而将数字媒体与插画图像结合的数字化插画则是当下传播信息的方式,大众所接受到的艺术信息及审美,大多来自此渠道。所以数字化插画只具备数字化潮流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作为“商业美学”传播,极有可能误导消费市场和各艺术领域。当商业与美学结合时,我们就再也无法忽略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关联。

经济市场不断发展,消费升级随之而来的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其中就包括消费者视觉体验升级,不论是数字化插画的媒体体验还是产品工业造型体验,都是消费者追求美学的集中体现。在视觉时代,如何将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已成为一个重点探讨的课题。数字化插画将传统插画与现代媒体技术结合,本身就是新媒体艺术重商业与艺术的主要代表,注重插画的原创性及艺术性,在商业熔炉中,专注呈现作者内心对创作的热情、对作品的期许,挖掘每一个商业合作的美学价值。将数字化插画不只作为一个类目去发展,而是深入思考行业。数字媒体与美学的融合,并不只是科技与艺术的贯通,更是商业模式与艺术呈现的碰撞,数字化插画也将作为新型视觉产业,在当代艺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于吉琛的《数字媒体与美学的融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化插画”既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更离不开电影等商业场景。
B.插画艺术的数字化发展开始于欧美,其概念设计师重视商业价值,忽视艺术表达。
C.数字化插画具有技术与图像结合、传播快速和传播内容易渗入人的思维与审美的特点。
D.经济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体验需求随之提高,而数字化插画会提高人的审美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述数字化插画的概念以及中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逐层递进展开论述。
B.文章把西方与中国的数字化插画加以对比,概括相同点,分析不同点,论证较全面。
C.文章在分析数字化插画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数字化插画的美学意义,观点鲜明。
D.文章末段强调当下消费者体验需求的重要性,阐述数字化插画行业必将发展的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要比国外普遍较快,但在运用范畴上,国内数字技术与国外的数字技术如同一辙。
B.数字化插画是“商业美术”,当代艺术家应该从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革的角度,考虑数字化插画的美学价值。
C.数字媒体与数字化插画拓宽了社会传播信息的方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发展。
D.在数字化插画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不能仅局限于考虑作品的商业价值,还要将数字媒体与美学加以融合。
2020-07-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6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纳入民法典的规则,都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以“民”命名,说明民法典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此次民法典草案亮点很多,最大的亮点就是为民立法、以民为本,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逐渐加强。今天,我们之所以要颁行民法典,是因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民事权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障人民更加广泛的民事权利十分重要。民法典既确认了个人享有各项具体民事权利,明确了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边界,又保护个人能够正常行使和主张权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05-24)

材料二:


   
图示:《民法典》草案网络热度值

材料三: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典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在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此外,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05-28)

材料四:

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民法,但有民法典的并不多。代表委员们表示,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必须扎根中国土壤、紧扣时代脉搏。民法典突出对绿水青山蓝天的保护,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新增的保理合同相关规定,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陈晶莹代表说,民法典草案紧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开放性。“中国人在道德共识、价值理念和文化象征等精神层面的特性,都通过民法典草案浇筑到具体的制度和规则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说。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民法典草案通过实施后,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支柱,也为未来相关民商事法律规范的制定提供标准。孙宪忠代表告诉记者,民法典草案已为一些民商事活动领域留出了充分的立法空间。“如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相信民法典将为今后特定领域的立法打下基础、提供便利。”他说。

民法历史悠远,中国民法典助力开创未来。李亚兰代表说,民法典立法突出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具备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必将为这个奋进的时代提供更为完备的法治保障。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20-05-25)

4.下列关于“民法典”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亮点在于为民立法、以民为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具有其他法律不具备的基础性、典范性。
B.民法典征求意见中热度值话题前三位为“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和“高利放贷”,均在90以上。
C.民法典坚持“平等”与“保护”的立法精神,在民事立法上进行了一次重大创新,回应了社会现实需求。
D.民法典扎根中国土壤、紧扣时代脉搏,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可谓我国“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物业费、离婚纠纷,草案涵盖了民事活动的方方面面。
B.民法典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视,关涉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将进一步提升民众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D.民法典作为“民法典时代”的“宣言书”,草案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
6.“时代性”是民法典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武举人

揭方晓

晚清年间,河北小黄庄大户人家之子黄大虎,自幼习武,加之骨骼清奇、悟性颇高,一时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打遍四里八乡无敌手。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锐、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样样精熟,可最喜欢的,还是使唤双刀,据说手上双刀一旦使唤开来,方圆几丈之内,万物俱没,只有刀影重重,如披风护体,端的是水泼不进,针插不入。那年,承老佛爷开恩,武科重启。黄大虎心中一动,毅然进京赴考,不意在万千武林人士中脱颖而出,竟中了举,成为一名响当当的武举人。旋即被朝廷授予相应武职,入军中效力。不过,也有传说,说是黄大虎中武举,并不全是凭本事,而是其父变卖家产,四处打通关节所致。因此,私下里有人就把这事当成笑话,闲得无聊时搜刮出来取乐。

不几年,清朝去,民国来。黄大虎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不愿为新军、新政府、新权贵们效力;又不至于完全不开窍,逆潮流而动,成为人人唾弃的清朝遗老遗少,遂慨然解甲归田,每日耕作,不问时事,与一般村民无异。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尽管中武举人那一段已成为故事,可还是经常被村民们抖落出来,笑话他。且每抖落一回,就有新料冒出,源源不断,处处都是包袱,让这故事愈发鲜活、生动。黄大虎每回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说自己这个武举人货真价实,凭本事考取的。

大家自然不信,即便是相信的,这时也装着不信。黄大虎气恼不过,一阵风似的把挂在家墙壁上的双刀拿来,当众使唤,以证清白。一声嘶吼才罢了,霍霍刀风顿起,只见一刀横断大江,二刀划开天际,三刀惊落人魂,四刀退却三军,五刀顿灭心火,六刀收拾心境……一套“迷踪刀法”堪堪使罢,风收云歇后,黄大虎脸不红,气不喘,悠然而立。大家心里暗自叫好,明白这可是真本事呢。可嘴上不服输,下回照样笑话他。

平淡的生活,需要永恒的乐子。没有乐子,还叫生活么?

可是,这种平淡的生活,突有一日就被打破了。那天,随着一阵枪炮声,村子里来了一群身材矮小、粗壮,又毫无教养的日本兵,膏药旗满地飞,三八大盖上刺刀闪着寒光。日本兵在村里横行作恶,慑于枪炮的淫威,村民们都敢怒不敢言,看上去就是一群温顺的羔羊。舒服的日子才过了几天,日本兵就生气了。因为只要夜幕降临,总有那么一两个落单的日本兵,喉咙被利刃割断,见了阎王。害得日本兵连起夜小解,都得一群一群、一队一队地去,生怕一时不慎落了单,糊里糊涂成了刀下之鬼。起初,日本兵、汉奸队四处侦缉,时而怀疑是惹不起的“八哥”,时而怀疑是不敢惹的“四爷”,时而怀疑是残忍的“统字辈”或“中字辈”,压根儿就没往村民们这群温顺的羔羊那方向想。

一天夜里,一倒霉落单的日本兵正在草垛子边小解,一黑影倏地出现,手中大刀往这日本兵喉咙处轻轻一抹,日本兵顿时污血横飞,倒地身亡。可没想到的是,这是狡猾的日本兵设下的一个陷阱,顷刻间,大队日本兵就从埋伏的黑暗里“呼啦啦”地冲了出来,向着那黑影拼命地放枪。那黑影大惊之余,翻身飞奔,几个起落,就消失在山林尽头。日本兵眼看追不上,又胡乱地放了一顿枪,收兵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心中有数的村民们,在后山一个隐蔽的山洞里找到那个黑影,正是黄大虎。只是黄大虎身中四枪,早已奄奄一息。村民们含泪扶起黄大虎,急切地呼唤他的名字。黄大虎心头一热,艰难地睁开眼睛,一字一顿地问:“我,我,我是真武举人不?”“你当然是真武举人!”村民们齐齐地肯定道,没有丝毫犹豫。

黄大虎笑着吐尽了最后一缕气息,双手一撒,手中双刀跌落于地,铮铮作响。那声响,如万马奔腾,巨浪拍岸;又似虎啸山林,龙吟江海,响遍河南、河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对黄大虎的介绍,颇有传奇色彩,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因为父亲打通关系让自己中举,所以面对村人的调笑,黄大虎只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
C.小说第四段写黄大虎使“迷踪刀法”,手法夸张,用语简洁利落,但形象地展示出刀法的力量。
D.“你当然是真武举人”一句,通过村人的含泪肯定,突出黄大虎“武举人”的名副其实,呼应标题。
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黄大虎的形象。
9.赏析小说最后画线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窦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B.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C.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D.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伯父、叔父的儿子而年长于己者,即从兄,如《汉书·刘贾传》“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从父兄”和“从父弟”合称为从父兄弟。
B.射策,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选士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然后受试人按所射的策上的题目作答。
C.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的客套语。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者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皇恩浩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沉迷于文史,专心钻研,不像他的那些兄弟那样崇尚武术,兄长们都嘲笑他,称他是“书痴”,其著有文集十卷。
B.窦威当时功名地位不显达,面对兄长们的质疑,他笑而不答,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杨秀征召他,但因杨秀做事多不遵守法纪而称病归田。
C.高祖入关,军队刚刚建立时,五礼被荒疏废弃,而窦威博学多识,熟悉很多以往的礼仪,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制定的。
D.窦威一生为官谨慎,并且清廉,去世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曾留下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2)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
2020-07-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6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促织儿

【宋】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露漙(tuán):露水多的样子。②土花:苔藓。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静听”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抑扬顿挫之意,“寒”“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
15.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2020-07-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6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