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0-08-11 3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发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发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容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感情,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记载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敬有余也”。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感情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性行为,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遵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

(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要求和行为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单独一个人不存在“礼”的问题。
B.“辞让”的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一本质突出表现在迎送、接受仪式中的“三揖三让”上。
C.“揖”是重要的辞让礼节之一,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
D.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概述了“礼”的两方面的表现,第二、三段分别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
B.作者在论证“辞让”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C.文章第三段先解释了辞让的内涵,然后分析辞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做法,最后阐述了辞让的意义。
D.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檀弓》来说明,相对于礼的外在形式,孔子更重视祭礼和丧礼中的情感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辞让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它能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
B.“恭”是礼在容貌上的表现,“敬”是礼在内心情感上的表现,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
C.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会让客人先升阶,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这符合儒家之礼。
D.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因此古人就用恭敬和辞让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对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春正认为,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载体,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进口商将会承担更多价格上升的成本,美国消费者生活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他说:“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美方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对多边规则是一个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美方此举的本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道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国霸凌主义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材料二:

2019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前三季度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

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从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

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月增长了4.9个百分点;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9%。从投资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还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不断显现。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现。”毛盛勇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霸凌主义的做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
B.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C.从上面材料二、三可推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D.经济“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亮相,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B.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会不断释放。
C.201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与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D.减税降费政策,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拉动了消费。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
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D.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8.结合原文说说小说中的“药方”和“命若琴弦”各有什么含义。
9.结合老瞎子的形象,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旨的认识。
2020-06-25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B.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11.下列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大母,文中指归有光的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我们能够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那份深深的疼爱之情。
B.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指男子十五岁。古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C.先妣,对已故母亲的尊称。成语“如丧考妣”的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
D.从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从”表示远房亲戚,从兄就指的是表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太”,则表示身份或辈分高的,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中的“太公”“太母”。
12.下列对选文(一)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中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选文(一)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选文(一)第一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报任安书》)
2020-08-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以景入情,点明离别的地点、时序,情绪是凄凄惨惨戚戚。
B.“念去去”是恋人的内心独白,“念”是想,是设想,是从眼前写到远处,从现实想到将来,从写实转入想象,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遥接上片“帐饮无绪”,实景虚写,描绘出喝醉了离别时或许会减少一些痛苦,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败柳疏杨的岸边醒来的情状。
D.柳永充分利用《雨霖铃》这一词调声情哀婉的特点来抒写一对市井小民的离别情怀,显得声情并茂,柔婉凄侧,如泣如诉。
15.全词围绕“伤离别”来写,层次井然,前后呼应,请作分析。
2020-08-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在《离骚》中描述的是平常事或近事,然而旨趣极大或意思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4)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020-08-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让大诗人杜甫成了“国际网红”。制片人在一小时内 地讲述了一位中国文化核心人物的人生和创作,把这位古代东方的诗人介绍给了对他并不了解的西方观众。

纪录片为什么会选择“诗圣”杜甫,而不是想象力足以上九天揽月的“诗仙”李白?BBC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的既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更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汉高祖曾说,为天下不用腐儒。一生奉儒的杜甫在当时的乱世中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于天下的无用,因此在“乾坤一腐儒”的自嘲中包含了无尽的痛楚和无奈。然而,尽管这个时代不需要腐儒,乾坤之间却只有他这个腐儒始终没有放弃      之心,和那些四处钻营的京华冠盖相比,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孤独吗?杜甫将这种对精神归宿的探寻和对个人身名的思考而得到的孤独感提升到寻找人生在天地间定位的高度,可以说这种伟大的胸怀和高远的意境在诗歌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从这个角度看,杜甫无愧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杜甫的这种伟大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纪录片的主持人、撰写者、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这样评价:“在杜甫的诗歌中,在构建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方面,他比任何皇帝都做得更多。他用汉语中最伟大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似乎依然有着森严的       ,去西方学习的东方人      ,东方的优秀文化在西方却只有很少的人了解,还有大量的普及性工作需要做,纪录片无疑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7.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简洁   经天纬地   壁障   源源不断
B.简捷   经纶济世   壁垒   源源不断
C.简洁   经纶济世   壁垒   络绎不绝
D.简捷   经天纬地   壁障   络绎不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BBC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既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更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BBC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的既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
C.BBC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他既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
D.BBC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既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
19.下列句子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咱们学校第五届艺术节打算9月24日至30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发出真心的邀请。到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到琴的悠扬、歌的高亢;您会感受到青春的激荡、梦想的放飞。热情相邀,学子期待。恭候您的到来!

2020-06-11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名校
21. 微写作。
朱熹曾说,读书要经过“由无疑到有疑,再由有疑回到无疑”的过程。请你从《呐喊》《边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谈谈你在阅读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又是如何释疑的。要求:符合原著,阐释得当。不超过150字。
2020-08-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而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然之美。


   请你以即将告别高一的学生“辛昇”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从以上八个主题中任选两个,结合学过的相关语文课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②有人认为,有了“家国情怀”这个单元,就无需“英雄情结”这个单元。请你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在班会课上发表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史铁生(1950-2010)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项脊轩志》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柳永(约971-1053)  《雨霖铃》  赠友送别  婉约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4微写作微写作
220.15青年成长  传承与创新  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