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1-18 4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节选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

(节选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历史惯性,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
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其目的都是为了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延续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4.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发散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材料二:

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分支和关键词等元素,充分调动全脑来记录和表达思想,它有四大原理,分别是图像原理、发散原理、收敛原理和主动原理,它有四大要素,分别是图像、颜色、线条和关键词。

思维导图的结构也很简单,主要结构是中心图、主干和分支,除了中心图、主干和分支之外,还有关键词和小图像。

中心图占据了思维导图的中心,是将思维导图的主题以一幅大的图像或者“图像+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主干也叫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它与思维导图的中心图相连,是信息组织的主要几个大的方面;一级分支下面又有二级分支,是每一个大方面下的几个小方面。逻辑层次非常清晰。主干和分支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关键词写在线条上,简洁明了。

关键词和分支旁边可以画一些小图像,加以颜色等,就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印象更加深刻。

材料三:

从系统思维的要求来看。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工具。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表面上看是一张放射性的大网,但如果把枝叶都垂下来,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树形结构。而现实中的系统绝不会都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多样的,并且有的复杂系统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会非常复杂。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维导图,那么我们其实是曲解和简化了原本的系统。

不少人把思维导图既当作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起点,又当成了终点。当把一张思维导图画完时,就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万事大吉。思维导图的流行使很多人误以为系统分析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可控的过程,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剖析清楚。它使人们忽视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了系统思维的艰巨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

所以对待思维导图正确的做法是:适度地使用它,把它作为思维工具之一,而不是全部。以问题的本质、本原为起点和终点进行思考,思维可视化的形式应依不同问题的性质而自由变化和创造,不必拘泥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和风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又极具实用性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将人们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形象化展示。
B.人类的发散性思考方式决定,进入大脑的每一种资料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向外发散出无数的关节点。
C.材料二的“思维导图图例”具备了图像、线条和关键词三大思维导图要素,但是颜色这一要素展示得不够充分。
D.材料三认为“思维导图不是一种理想的思维工具”的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比较简单,是浅尝辄止的思维成果。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有效提升人的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实现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
B.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是以一幅大的图像或者“图像+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主要呈现信息组织的主要几个大的方面。
C.思维导图实际上还是一种树形结构,而现实思维系统却复杂多样,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树形结构只是其中之一。
D.思维导图并不能表现思维的全貌,但作为一种工具,它能将思维可视化,因而可以大大激发我们大脑的无限潜力。
7.根据材料信息,按序号补齐下面三则材料中所述的思维导图的空缺内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

1300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

1300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

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100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的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李白诞辰1300周年同时也是马勒去世90周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跳出传统程式的异教徒,1000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不仅有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文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跨越1300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歌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等在内的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的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选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所释放的是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而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剧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1300年。
B.诗歌剧场《天地——太白》强调一种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C.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
D.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太白》的精心描写,让人们体会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9.文章说李白已经“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这是为什么?
2021-01-15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王羲之任率

王羲之逸少,王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说,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从子:侄子。②辩赡:善于辩论。③太尉郗鉴:太尉,官名。郗鉴:人名。④⑤会稽山阴、兰亭:地名。⑥任率:任性率真不做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成年时由父亲或尊长取定,一般用于自称。
B.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C.东床,就是女婿,这一称呼,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东床的传说。
D.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可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才华出众。自幼能言善辩,世人无不为之惊奇,长大后更是长于辩论,还特别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人。
B.王羲之行事率性。太尉郗鉴派人前来选婿时,王氏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若无其事。
C.王羲之性喜自然。他喜欢会稽山水,曾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并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D.王羲之爱鹅成癖。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后非常惋惜;又听说山阴道士养好鹅,去看后非常喜欢,坚持要买。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2021-01-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感受到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两相结合,抒写诗人追求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15.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请将答案用楷书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区域内。
(1)酒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愁常常联系在一起。曹操在《短歌行》里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白发渐生,却不得不因病戒酒以致悲愁难遣;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
(2)“梦”是个文学性很强的字眼。多少文人曾借梦来表达感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如人生,梦醒之后作者发表了出了铿锵的人生宣言:“________________”苏轼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如梦,用“______”的举动表现出了他洒脱和对现实的超越。
2021-0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捉摸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大飞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两弹一星”等的设计与制造,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也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7.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反复捉摸B.游刃有余C.迫在眉睫D.因循守旧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
B.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的代名词。
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大飞机、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
B.无论是大飞机、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C.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D.无论是大飞机、高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也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继承。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键在于提高推动创新能力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重要动力。
B.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
C.工匠精神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其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
D.工匠精神是推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创新动力,是重中之重。
21.用一句话概括本语段的主要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济南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副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家愁。”
(1)这是        的故居,我们学过她的词《            》。该词用一连串叠字,写尽了悲秋伤已的情怀。
(2)请分析这副楹联的艺术特色。(不超过60个字)
2021-01-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唐诗宋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奇珍异宝,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读了上面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唐诗宋词。要求合理引用词句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01-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非连续性文本
5-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新闻、通讯、访谈
8-9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晋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王维(701-761)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210.4标点符号  语序不当  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220.65对联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