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数学综合库 > 数列 >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 数列的通项公式 > 判断或写出数列中的项
题型:单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7 题号:19068677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7B.37C.107D.128
22-23高二上·浙江嘉兴·期中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数列中,,使对任意的k为正整数)恒成立的最大k值为(       
A.1209B.1211C.1213D.1215
2023-11-14更新 | 249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数列中,,则       
A.B.C.D.
2021-10-15更新 | 1040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形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若一定数目的点或圆在等距离的排列下可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如1,3,6,10,15,21,…这些数量的点都可以排成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数,把三角形数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的数列叫做三角数列类似地,数1,4,9,16,…叫做正方形数,则在三角数列中,第二个正方形数是(       
A.28B.36C.45D.55
2023-05-23更新 | 7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