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975728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如图所示。
物质燃烧热/(kJ·mol-1)
氢气285.8
甲烷890.3
乙烯1411.0


(1)现代石油化工采用Ag作催化剂,可实现乙烯与氧气制备X(分子式C2H4O,不含双键),该反应符合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有机物请写结构简式)。
(2)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如上表,写出甲烷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3)在400℃时,向初始体积1L的恒压反应器中充入1molCH4,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20.0%。则:
①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__
②若向该容器通入高温水蒸气(不参加反应,高于400℃),C2H4的产率将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确定”),理由是___
③若容器体积固定,不同压强下可得变化如图,则压强的关系是___

④实际制备C2H4时,通常存在副反应:2CH4(g)→C2H6(g)+H2(g)。反应器和CH4起始量不变,不同温度下C2H6和C2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

在200℃时,测出乙烷的量比乙烯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I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II电解法,反应为2Cu+H2OCu2O+H2
方法III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1)工业上常用方法Ⅱ和方法Ⅲ制取Cu2O而很少用方法I,其原因是_______
(2)已知:2Cu(s)+O2(g)=Cu2O(s)   ∆H=-akJ·mol-1
C(s)+O2(g)=CO(g)   ∆H=-bkJ·mol-1
Cu(s)+O2(g)=CuO(s)   ∆H=-ckJ·mol-1
则方法I发生的反应:2CuO(s)+C(s)=Cu2O(s)+CO(g);∆H=_______kJ·mol-1
(3)方法III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2H2O2H2(g)+O2(g)   ΔH>0,水蒸气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温度01020304050
T10.0500.04920.04860.04820.04800.0480
T10.0500.04880.04840.04800.04800.0480
T20.100.0940.0900.0900.090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实验温度:T1<T2
B.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效率低
C.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mol·L-1min-1
D.T2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17×10-5mol/L
(5)25℃时,向50mL0.018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盐酸,生成沉淀,若已知Ksp(AgCl)=1.8×10-10,则此时溶液中的c(Ag+)=_______。(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再向沉淀生成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01mol/L盐酸,是否继续产生沉淀_______(填“是”或“否”)。
2021-03-21更新 | 60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利用生物质碳制取氢气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制氢方法,其原理是以生物质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备氢气。该方法由气化炉制氢和燃烧炉再生生石灰两步构成。其中气化炉中涉及下列①~③的反应,有关信息如下:
①C(s)+H2O(g)CO(g)+H2(g)   △H1
②CO(g)+H2O(g)CO2(g)+H2(g)  △H2
③CaO(s)+CO2(g)CaCO3(s)    △H3
(1)写出在气化炉内利用该工艺制H2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反应热△H=______________(用含△H1、△H2、△H3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H1>0,对于反应①,下列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

(3)在某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模拟上述气化炉制氢中的反应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 H2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断裂a mol H—H键的同时形成2a mol H—O键
(4)已知反应②的ΔH=-41.1 kJ· mol1,O-H、H-H的键能分别为464 kJ· mol1、436 kJ· mol1;CO的结构类似N2,其碳氧键键能达到1072.9 kJ· mol1;则CO2中C=O的键能为________kJ· mol1
(5)对于反应③,若平衡时再充入CO2,使其浓度增大,则平衡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09-24更新 | 187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Carbon Offset),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碳中和的实现方式包括两种:一是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CO2的吸收量,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CO2的排放量。
Ⅰ.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CO2(g)+3H2(g) ⇌ CH3OH(g)+H2O(g),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g)+H2(g)⇌ CO(g)+H2O(g)   △H1=+41kJ·mol-1
②CO(g)+2H2(g) ⇌ CH3OH(g)   △H2= —99kJ·mol-1
(1)总反应的_______kJ·mol-1
(2)氢氧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若电解质为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
(3)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 (填曲线标记字母),体系中的CO2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Ⅱ.的催化重整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其反应为: 。回答下列问题:
(5)该反应体系的熵值变化为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根据公式△G=△H—T△S判断:此反应在_______(填“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6)其它条件相同,在不同催化剂(A、B)作用下,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催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在催化剂A、B作用下,它们反应活化能分别用表示,则_______(填“>”“<”或“=”)。
(7)将原料按等物质的量充入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系压强为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则在下,达平衡时转化率=_______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