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93048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后,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副贰,辅佐丞相治理天下,同时监督各级官吏。御史大夫之下设有皇帝直接任命的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由他们共同组成御史府。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同时向上级推荐人才。御史府的建立和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1)根据史料一,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与材料一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2-29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监察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秦汉时期,监察机构及其职权的行使只是相对独立,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为了制约监察权力,有效地防止失监现象发生,大多数朝代还采取措施健全和完善反监互察机制。反监机制主要是指监察系统以外的官员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的纠举弹劾,如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史的监察。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其涉及方面之广泛,规制内容之严密,不仅为前代所未有,亦为世界监察法制史上所仅见。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928年,蒋介石为了在党内政治斗争中借助“总理遗教”的大旗以确立其正统地位,从而确立了“五权宪法”的政治体制,并明确了监察院的具体职权。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终冶中西两种监察制度于一炉,监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兼有美式参议院的特性。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监察制度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政治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而是封建国家机器的调节器。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监察制度的兴废和成效,取决于皇帝的品质意志及皇权的强弱。秦汉时期,监察往往与行政、司法、军事及宫廷服务交织一起。晋代御史职权也很广泛,“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唐代监察体制没有改掉历代监察官吏职权混杂的通病,使唐朝末年一部分监察官吏演变为地方军阀。到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机构重叠,职权混淆,工作效率很差。

—林雅《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及其得失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2024-02-04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