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其喷水后,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观察到紫色纸花变红。接下来,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
【提出猜想】
猜想I:水使纸花变红。
猜想II:________使纸花变红。
猜想III: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纸花变红。
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猜想I一定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
【实验探究】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_________纸花不变红猜想Ⅱ不成立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___使纸花变红。
【实验拓展】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CO2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汽水中含有CO2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补充实验】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确认了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写出该操作及对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燃烧实验后,对木炭燃烧需要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他们用如下装置进行了探究。

【装置检查】(1)在连接好装置后,小娜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内液面____(填“上升”或“下降”)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请把下表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目的
①保持弹簧夹关闭,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木炭不燃烧
②提起纱布袋,打开弹簧夹,挤压氮气袋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2)________
③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
④保持酒精灯燃烧,再将纱布袋伸入过氧化氢溶液中(3)_____
【分析与结论】(4)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5)对比步骤③④,说明木炭燃烧需要______
【继续探究】小智在上述结论的前提下利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对磷燃烧的条件进行了验证。(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6)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2022-11-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小组成员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据此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该方案所得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将蔗糖加热至完全反应。

(2)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说明蔗糖中含有氢、氧元素。
(4)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①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②烧杯内的_______

写出硬质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结论】
(5)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进一步确定蔗糖的化学式,又称取34.2g蔗糖采用方案二进行实验,待完全反应测得生成14.4gC和19.8gH2O,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
A.C12H22O6B.C6H11O6C.C12H22O11D.C6H11O11
4 .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处。
(1)【问题】氧化铝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实验— _______ _______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
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铝。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_______ _______
(4)【实验结论】氧化铝能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_______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氧化铝(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称量;
④对比_______
【讨论】如果氧化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
5 . 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气(NH3),同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氢铵。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022-10-01更新 | 1034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加入到盛有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______现象,证明稀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有
猜想三;有和NaOH
【实验探究】(1)甲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填化学式)。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BaCl2溶液、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溶液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
(3)在(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2022-07-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全年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7 . 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

Ⅰ.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气球初始状态为瘪的,内无空气)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字母)。
A.实验前未将橡胶管夹紧
B.实验前导管中未加满水
C.红磷过量
D.氧气未消耗完
E.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使空气膨胀逸出

Ⅱ.实验A测得结果不够准确,实验小组进行反思,选定白磷。利用如图B所示装置再次进行测量。
【查阅资料】①白磷着火燃烧的温度为40℃。
②白磷燃烧的产物和现象与红磷完全相同。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气球初始状态为瘪的,内无空气。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3)写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4)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____mL时停止下流。
【得出结论】最终实验小组准确测量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2022-07-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工厂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的目的是增大NaOH溶液与CO2接触面积
B.分离器起的作用之一是过滤,实验室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C.反应器中发生反应:CaCO3CaO+CO2
D.该工艺流程中,只有1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9 .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_______
【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丙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在透明的废弃矿泉水瓶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用注射器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通过瓶壁扎入瓶内,并向瓶底挤入一定量的浓氨水。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
【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
2021-11-0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10 . 小龙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大家看到浪漫的烛光,对蜡烛燃烧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小龙吹灭生日蜡烛,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二: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
(1)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2)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3)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
(4)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与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烧杯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猜想一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二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_______猜想三成立

【分析与解释】
(1)石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实验最终证明白烟并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二操作无误,并且确实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
【反思与质疑】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龙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_______
2021-10-1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底庙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