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8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下列对她执政时期的评述,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C.善于纳谏,重用魏征为相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024-05-08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测试)-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下表,是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可知这些作者(     
文献评述
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
A.都全面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B.都全面否定北魏孝文帝改革
C.他们评价时都遵循唯物史观D.他们评价时所站的角度不同
2024-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

年份

1978

1986

2010

初级产品

53.3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63.6

94.9

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三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形式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八五”计划期间,“小平南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大跃进”运动进行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08-03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欧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独特的文明发展进程,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世界,据此,请探究下列问题。

[赏析名作——挖掘内涵]


   
(1)从古代希腊、罗马到向近代过渡的欧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请从上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图的成就加以介绍,归纳两组成果体现的共同思想内涵。

[运用史实——构建体系]


   
(2)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分别写出图示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指出②③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读人物——史论评述]

A: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好战的将领”“负贪婪的侵略者文明的传播者”等。

B:1992年是他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3)在欧洲历史舞台上能人辈出,他们有的居功至伟,也备受争议。请从上表人物中任选一例结合史实加以评述。

[总结规律——提升认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5 .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牛顿②克伦威尔③斯大林④达尔文⑤赫鲁晓夫⑥杜鲁门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同属近代人物

同为政治家

同为

材料二   俄国(苏联)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人物

人物

评述

示例: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推行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启了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见到甘地先生……真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

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


(1)归类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表格补充完整。(人物栏每栏填上一位历史人物的序号即可,历史人物可重复选择)
(2)请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位人物(彼得一世除外),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3)材料三中的三人对甘地的评价有何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哪些原则?(答出两点)。
2023-02-09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以下是民国某一法律文件的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五十四条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材料四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评述文献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的大联合(三)》
19198月)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该文献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请说明理由。
2022-11-09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
7 . 17—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张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走近场景——追忆历史事件】
(1)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任选一例,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出简介。

任务二【解读史料——对比法律文献】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人权宣言》


(2)概括上面两部法律文献所反映的共同思想及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观察图示——评述政治制度】

(3)以上示意图确立的政治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请对其进行简要评述。
任务四【评价人物——论证历史观点】

“华盛顿确实大有做国王的机会,但他最终辞职,拒绝做国王。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约翰,亚当斯

“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

——欧洲史学家


(4)请从上面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具体史实对历史人物进行简要评述。
2022-10-17更新 | 580次组卷 | 4卷引用:期末学情评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8 .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图文展示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1)【史料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简述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共同特点。列举两项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2)【人物评述】是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展现。从历史功绩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两位历史人物。

(3)【先进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简述图三事件的内涵及图四事件的现实意义。
9 . 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

材料二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三 (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

——马克思《封建经济政治概述》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述的是历史上的哪部法典?据材料分析这部法典在当时社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材料二中的“这部法典”编纂于何时?据材料简要评价这部法典。
(3)材料三中的“它”是什么?领主行使司法权力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古代法制发展有哪些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评价历史人物。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隋炀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