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事件创办人地点
1839年马礼逊学堂传教士马礼逊澳门
1843年英华学院传教士爱礼逊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宁波女塾传教士爱尔德赛宁波
1864年广州同文馆谈广楠广州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张百熙等北京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时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不超过10种,而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那些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学堂的创办有哪些特点?京师大学堂创办与何事件有关?
(2)写出材料二中“民国”成立的具体时间与地点。旧体制“已拆卸”指什么?据材料,“新旧之间不能衔接”使得中国出现什么现象?
(3)据材料三,举一例“五四运动之前”创办的“新派期刊”。写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比较选择中,“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青年人”确立的思想是什么?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2022-04-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着社会结构,推动着世界面貌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二:阅读下图

1   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2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何不同。

材料四:19世纪后期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经济上的竞争和国内的困难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疯狂地扩军备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场世界性战争的到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中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联盟体系”指什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联盟体系”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 两次工业革命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部门的机器应用和工厂制的产生为起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显示工业革命中各个行业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又一范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排放。

——胡鞍钢《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


(1)材料一中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2022-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小组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革命与改革”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结合所学,你对“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请你也对英、美、法这三场革命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摘编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

(3)材料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是什么?为了保持大国地位哪位沙皇进行了哪场“社会改革”?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编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

(4)材料中的“变革”指什么?依据材料这次变革对日本有何积极影响?明治政府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俄国和日本的改革带来的共同社会转型是什么?

材料四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选集》

(6)材料中“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指的是哪种政策?1921年,列宁提出的“改良”指的是什么?这次“改良”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五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7)材料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指什么?罗斯福采取的“试验性疗法”是什么?它与“常规疗法”相比有何突出特点?这种疗法能使美国永远保持健康吗?请说明理由。
(8)谈谈你对以上这些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革命与改革的一点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革命】

材料一

时间人物发明影响
1765年哈格里夫斯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改良②人类进入“③”
1825年斯蒂芬森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格。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经济发展速度惊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业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技术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摘编自《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伟人风采】

材料四

他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他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大国崛起》

2006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结果,亚伯拉罕·林肯因“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的历史功勋而排名第一。

(4)①处的历史人物是谁?依据《大国崛起》的叙述概括他的历史贡献。
(5)你如何理解林肯“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

材料五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依据材料五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

材料六   填写《自白》是马克思全家喜爱的活动,它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品格和情怀。

马克思的《自白》(部分)
①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③您喜爱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④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7)马克思的《自白》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条(写出序号即可),为什么?
6 .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

【起步——建国初期外交】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1)材料中反映的外交原则是什么?是谁首次提出的?在国际上有何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中的“会议”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哪一方针?对会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胜利——20世纪70年代外交】

材料三   1972年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建交,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依据材料三概述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辉煌——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四     


        ①1997年见证回归
②“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4)材料四①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依据材料四②概述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请你举出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感悟提升——总结原因】


(5)综上探究,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 在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的每个阶段时期都有其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二   1921年采取的这一政策一直实行到1927年。在该政策的实施中,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的同时也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该政策的实施使战争和革命带来的严重破坏得到恢复,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经济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有何特点?
2024-04-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步入近代】

材料一   见下表



(1)根据材料一,将下表中ABC处,填写适当内容。
历史专题序号
A③⑥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全球物种交流②④
BC

【科技革命】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经济发展速度惊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业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技术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摘编自《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
(3)依据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何不同?

【伟人风采】

材料三   下表

他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他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大国崛起》

2006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结果,亚伯拉罕·林肯因“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的历史功勋而排名第一。

(4)①处的历史人物是谁?依据《大国崛起》的叙述概括他的历史贡献。
(5)你如何理解林肯“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
(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两点即可)
2021-10-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2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政权名称。
(2)运用材料中的历史纪年表,写出北宋的起止时间,并概括出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3)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示?
2023-06-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三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分裂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北方政权分立、战乱频繁,也导致北方人口南迁,使南方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

材料五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3)材料三图中A指哪里?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而设置了什么官职?
(4)材料四中“南方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中“新机遇”指什么?它的出现是哪些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5)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都包括了哪些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这一事件具有什么意义。
(6)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2022-03-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