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这首歌诞生后,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最近,独龙江乡又迎来两件喜事:5月11日,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独龙江地区孤网运行的时代;五一前夕,独龙江乡唯一的金融机构——独龙江信用社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从勉强温饱到家家户户有产业,从没有一寸公路到大桥大道畅通,从与世隔绝不通水电到5G+数字化小镇,近年来,独龙江乡不仅摆脱了贫困,更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现代化振兴发展。

——据《大桥大道通畅、5G覆盖山乡独龙江“一步跨千年”》

材料四:作为地标性建筑中的突出代表,长城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据董耀会《长城: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长城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这首歌的广泛传唱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独龙江乡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曹军官兵以为是来降的吴军,毫无防备。当来船离曹营不远时,突然同时点火,借着风力冲进曹营的船队,不仅烧毁了曹军船舰,还延及岸上营寨,烧死和落水的士兵无数。周瑜随即率领军队攻杀过来,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     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知道这一历史时期有哪些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役?
(2)将材料三“      ”处(少数民族名称)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试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2024-04-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天文、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化学方面的“重大突破”。综上,谈谈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4-04-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必不可缺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武王陈兵牧野,与商军摆开决战阵势。商军虽多,但其不想替纣卖命,反把武王当救星。尽管商王亲自督战,但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军前锋,纷纷倒戈。武王乘胜追击,直捣商都。商王失败,表面上是军事部署上失衡和作战指挥上失误,但根本原因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征暴敛,严刑酷法,以致丧尽民心。周武王成功,表面上是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和选对作战时机的结果,实际上是周武王取得了民心。

材料二   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大举进军秦军,秦将白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又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赵军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46天的赵军绝望中相互残杀,绝望的赵括亲自领兵博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白起将四十万战俘全部活埋。

——材料一、二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

材料三


                              图一 赤壁之战示意图                                                                                                                     图二淝水之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析牧野之战中武王成功的原因,武王胜、商王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战役中赵国战败的原因及与此相关的成语。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图二两场战役的相同之处,并分别简述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战争的因素。
2024-04-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即国家征收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赋);释放奴婢;士兵还乡务农,以功劳行田宅……

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三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材料二   自从10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辽、西夏、金不断南侵,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而宋王朝却实施妥协退让的政策……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摘编自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

材料三   明朝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增加到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000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据材料三、请正确运用示意图表示出高产作物种植、耕地面积增加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7 . 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世纪,罗马帝国的道路连接了国家的各个部分,道路都有统一的路基和排水渠,主路可供双向车辆行驶。北非有许多支线道路直插南方,商人、士兵可深入边境;地中海地区的道路,方便了旅游和贸易。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千米。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整个世界在15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在此过程当中又出现了若干条新的贸易通道,多数是现存通道的扩展和延伸,也有新通道取代了旧通道。新思想、新商品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向新世界转移。欧洲的崛起给新发现的地域带来很多灾难,欧洲人不仅在探索世界,而且想统治世界。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1830年,英国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到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长达15500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铁路网布满英国。1842年--1870年,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1841年出现了第一个乘坐火车的旅游观光团。

——摘编自欧阳萍《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道路修建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15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铁路时代”开始的背景,说明“铁路时代”对英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海陆交通发展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打卡革命历史遗址,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中共一大会址】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风雨如晦的中国,拿起武器,劈开了周遭的黑暗,开辟了中国人民的新天地。也许从今天看来,党的成立,只是党在漫长征途中迈出的第一步,而且显得那样稚嫩,但这却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摘编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1)指出中共一大在材料一图所示地点召开期间,因受到外界干扰,后期转移到了哪里7;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但这却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的含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静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大城,市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在文家市区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湘赣交界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经过。

材料三


周恩来于1224日晚,亲自到高公馆会见了蒋介石,周恩来先对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后又指明目前形势,抗日才能生存,团结才能救国,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能得到释放,才能得到救国,蒋始稍释恐慌,当以感慨的心情,接受六项和谈的协议,并允许成立西北五省军事统一机构,由张杨负责。

——摘编自《文史资料   存一选编》

(3)材料三中的“张杨”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安事变的结果。

材料四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

(4)材料四所示图片拍摄于哪一年?依据文字材料,概括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024-04-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交融,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秦末汉初,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并且开放边境市场进行贸易。汉武帝时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的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狄居半”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



(1)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人物。
(2)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三幅图片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出现的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4-03-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要会议(部分)示意图


材料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我们大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

——摘自毛泽东的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


(1)据材料一,指出党的一大召开的地点;并概括从1921至1945年共产党员人数变化的趋势。
(2)据材料二,归纳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
(3)据材料三,概括“全国人民的任务”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24-03-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