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1 道试题
1 . 如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④①⑤
2024-03-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关键元素,尤其是它们的造型艺术和制造技术,对全球文明具有重要贡献。请按下列青铜器所处的历史朝代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2024-03-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习的材料丰富多样。

材料一   从地图中发现变化


                                   图1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2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材料二   从绘画中看到发展


                                                            A                                                    B                                                                                                           C
(2)结合所学,给上述三幅画作选择恰当的名字。(填序号)从A、C中选择一幅指出事件的意义。
①井冈山会师   ②启航—中共一大   ③南昌起义

材料三   在歌曲中振奋精神:

①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③歌颂淮海胜利(节选)
在那广大的城市里,人民歌唱伟大的胜利。在那辽阔的农村里,人民欢呼伟大的胜利。淮海战场平原千里,自南北二面投下了毁灭的打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上述歌曲按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排序。(填序号)谈谈你对音乐与历史的关系的认识。
2024-03-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抗日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间轴



(1)依据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中的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抗战歌曲

序号歌曲歌词(部分)
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
在太行山上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整日在关内,流浪

(2)将材料二中抗战歌曲所反映的史实排序(写序号)说出歌曲反映出的抗战精神。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部分史实。

19358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12月,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对日军进行大规模进攻

19419月,晋察冀军区五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在狼牙山与日军血战

19454月到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战略指引抗战:____
B.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____
C.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____

材料四   抗战英雄



杨靖宇             佟麟阁          赵登禹          张自忠               左权               李宗仁          彭德怀
(4)从材料中任选一位,列举其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五   



(5)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2024-03-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年级(1)班以“图片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以下历史图片作为研习素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按照三张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法三国革命的共同点。
(2)从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幅(写出图片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所选取的这幅图片所示文献产生的目的和影响。
2024-0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黄海海战

②圆明园劫难

③被抓捕的义和团团民

④虎门销烟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序号)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填序号)

材料二



1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对比图

2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

《辛丑条约》签订后,使馆区可以驻兵。这一规定后来使得西方国家的使馆区成为标准的军事占领区了。当时的中国,经过这种大乱以后,已经极其残破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2)阅读材料二、列举《辛丑条约》中的相关内容;并说明这些条约内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具体危害。

材料三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事实、反映社会而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史学界有人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众多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历经曲折,中华民族也逐渐走向复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化历程中三个阶段的相关史实。
2024-02-28更新 | 1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雄人物



①邓世昌                                ②谭嗣同                      ③林则徐                            ④秋瑾
(1)按历史发生的顺序将上述英雄人物进行排序(写序号) ,总结这些英雄人物的共同精神品质。

材料二   屈辱条约


                    图一   开放通商口岸                                                       图二 时局图                                                            图三 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
(2)以上图片或是条约内容,或是条约带来的影响,请依次写出三幅图片相关的条约名称。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这三大条约带来的共同影响。

材料三 探索出路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 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革命是失败了。通过革命这一场剧烈的阵痛,没有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 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地度过了的。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推翻, 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阅读以上两则史料,思考中国探索的出路分别是什么? 指出材料中“革命是失败了”的理由。
2024-02-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从地图中能窥探出历史的演变。请按时间先后给下列地图排序(     

                                                                                                                                                                               

                                                                                                                                  
A.①④⑤③②B.①④③②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③②⑤
2024-02-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铁制农具                         ②打制石器                    ③骨耜

材料二:


                    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人民生活灾难深重,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为秦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闻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节选


(1)将上述中国古代先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从中,你能提炼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形势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
(3)材料三所述当时思想界呈现什么状况?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概述其时代特征。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2-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10 . “中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始终具有强烈的民族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他应该是由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族是由哪一部落联盟发展而成?
(2)请将材料二中的三幅地图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在答卷的方框内填写序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分析胡汉融合产生的影响。
2024-02-0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