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21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列表格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美国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D.英法两国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 . 运用表格整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把下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     
朝代开国君主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主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周幽王
A.禹 殷B.禹 镐京C.启 殷D.启 镐京
2024-03-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改革与强国。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前秦苻坚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秦苻坚深受汉族文明影响,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①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某同学利用知识表格对材料一文献进行了学习理解。请结合所学,将下表信息补充完整。
材料一文献相关知识内容
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倾邻国而雄诸侯④商鞅变法的影响:_______
(2)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二中①处的四条具体措施。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两场改革的相同作用。
2024-02-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编写简要的大事年表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小王同学期末复习时,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关大事(如下表)。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大事
1848年A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苏联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B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9年东欧剧变
1993年苏联解体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1)补充完整表格中A、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2-2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改革与强国。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某同学利用知识表格对材料一文献进行了学习理解。请结合所学,将下表信息补充完整。
材料一文献相关知识内容
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①__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倾邻国而雄诸侯④商鞅变法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如表所示

前秦苻坚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秦苻坚深受汉族文明影响,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北魏本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①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二中①处的具体措施(至少答出三项措施)。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两场改革的相同作用。
2024-02-2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某学者对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依据表格内容分析该学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2024-02-29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表格反映出近代西方列强(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腹地B.不断割占中国领土
C.逐渐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勒索中国大量赔款
8 . 下表是1925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根据表格可得出(     
年份1925年1月1927年4月1927年7月1928年6月1934年初1937年初1945年4月
党员人数9945.7万1万4万30万4万121万
A.中国共产党员的人数逐年增加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人数锐减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D.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2024-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巧与智】

材料一   下表是某校九年级同学根据书本并结合课外查找资料整理的两次工业革命信息:

类别主要成果发明(改良)者身份国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纺织工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①——发明家、修理工
蒸汽机车斯蒂芬森——工程师
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炸药诺贝尔——化学家瑞典人类进入“④”
汽油内燃机戴姆勒——发明家德国
白炽灯泡爱迪生——发明家美国
本茨——发明家德国
飞机莱特兄弟——发明家美国
【世界的小与大】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生活的喜与忧】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表格①②③④四处填写完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力的失衡】

材料一:1870-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比的变化表(%)(见下表)

年份1870年1913年
英国3214
法国106
美国2336
德国13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1870-1913年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材料二:一战前欧洲的形势图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材料一表格内容与材料二形势图之间的关系。
【正邪的较量】

材料三: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战后的思考】

材料四: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而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名称。
(5)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023-12-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