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传承从未中断,内涵丰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工具革新】工具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外在表现。根据下列描述,补充画线部分的内容。
北京人用石块、兽骨、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类型的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______”。大约在距今10000年,中华大地进入了______。它有四大特征:农业的生产,动物的驯养,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不同于打制石器)的使用。
(2)【图片解读】图片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结合下面的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进步”的内涵。
      
图一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图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体
(3)【人文初祖】人文初祖是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观察下图所示两位人物,简述这两位人物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图三炎帝                                                                   图四黄帝
2023-01-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于12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额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见下图),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1)材料一中右图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你能根据“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这一史实得出怎样的推论?

材料二



(2)材料二的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请各举一例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材料三

19世纪末,一种古老的文字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殷墟。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3)根据现有考古发现,材料三中被发现的这种古老文字最早在哪个朝代开始应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材料四

左图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记载的是周武王伐纣的史实,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4)材料四铭文中的“甲子朝”指的是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结合铭文和所学知识指出武王伐纣的结果。
2023-03-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1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

材料二   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据材料二,请分析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3)写出图2工具出现的时期以及图3水利设施的名称。并说说工具革新在农业生产方面带来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2-12-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周学情练习历史试题
4 . 学习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网络考古”活动,请你参加。
【构建时空观念】
(1)小组成员绘制了“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写出下图中A、B处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并说说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和这样分布的原因。

图1


【研读历史史料】
   
(2)你从图2、图3中分别得到了哪些信息?
【养成家国情怀】

2022年4月5日上午,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人民网



(3)你知道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吗?今天我们举行拜祖大典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2-12-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潢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A)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者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多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还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材料二   1929年,在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的主持下,于12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1)分别说出两则材料所介绍的两个远古人类的名称以及其各自的生活年代。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史实和推论,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完成一组相关史实和推论。
例:史实:粗糙的石器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
史实:____
推论:____。

材料三   


   
(3)观察上面两组邮票和古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将四枚邮票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邮票序号)。
E河姆渡遗址:____
F半坡遗址____。
(4)这两个原始聚落遗址在房屋样式和种植农作物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请指出其中一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2023-01-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番,100多种野善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哪些技能?(至少写出两点)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黄帝赞》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3)指出材料三中涉及“轩辕”的一项发明和一件大事。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材料四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泉陵,下民其忧……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精神世代传唱,于是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4)材料四的典故传唱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2-1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小小考古家——图中学史
(1)文物识别:

①、图A是________的头部复原像,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
②、图B是________使用的针,反映出那时他们已掌握________________技术。
③、图C是________使用的鱼纹彩陶。
④、图D是________使用的陶器,他们还会制作玉器和乐器。
(2)

①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房屋名称。
图1是:________
图2是:________
②材料中图1房屋中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图2房屋中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与什么有关________
2022-12-2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历史试题
8 .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被发现的意义。

材料二

通过1973年和1977年冬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品等文物近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
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需要有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二靠捕鱼,他们已发明了渔网;三靠种植,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已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植粟。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总的来看,这些彩陶图案,如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

——摘编自《史前再现:半坡遗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居住房屋和种植作物方面有哪些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有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写出与这一英雄人物相关的典故。
2023-01-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该遗址在挖掘中,发掘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人类用火遗迹,发现石器30余件,主要是刮削器和尖状器,都是用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的石片加工而成,


(1)材料一中的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图一的房屋结构名称是什么?图一属于哪个地方农耕居民的房屋结构?图一图二的房屋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对号,错误的划错号。
①金牛山人会使用火。
②金牛山人以采集野果和狩猎为生。
③金牛山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2022-12-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凌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批鹿骨头,它们都已破碎并明显被焚烧过。洞穴堆积中,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灰烬层,最厚的地方竟有6米,火将温暖带进当时尚存的洞穴,使夜晚凶猛的野兽不作非分之想。火的熄灭应该是灾难性的事件,他们会想方设法让火长燃不灭。

——-摘编自纪录片《中华先祖》解说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摘编自孙中山《祭黄帝文》


(1)材料一解说的内容与我国哪一远古人类有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座房屋呈现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的主要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了解史前时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022-12-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