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5 道试题
1 . 2022年2月,经过五年考古发掘,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正式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这里曾是各学派聚集之地,各家学者进行交流论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秦并天下
2024-02-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学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后,对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参照笔记一补充完整笔记二。
2024-02-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图为七年级某同学制作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思维导图。空格处应填写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思想:
A.为政以德B.民贵君轻C.兼爱非攻D.百家争鸣
2024-0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梁启超认为“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炸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盛哉!”他评价的是(     
A.兼并战争B.七雄争霸C.百家争鸣D.秦灭六国
2024-0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A卷
5 . 梁启超曾说:“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
D.百家争鸣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6 .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下,各国竞相交法革新,争强称霸,于是放出现争夺出谋划策的人才的竞争,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士”的知识阶层,民间讲学游说之风兴起。

——摘编自汝信、李惠国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册)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李同轨。书同文字。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

材料三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引发了哪一局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所创立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一词的含义。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阶段评估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替)田开(去掉)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均)。……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频繁的战争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而思想文化的繁荣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三   汉初,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
(2)根据材料二回答,“地方行政制度”的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并根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大封子弟王”带来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4-02-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9 .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变法革新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
2024-02-07更新 | 85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题(1)
1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材料二 中华文化提倡爱国, 追求家国情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材料三 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

——以上材料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足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024-02-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