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代贵族等级分为①②③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战国的重要改革】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秦朝的改革创新】

材料三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一   

                                           统一文字
                                                图一

材料四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后形成的贵族等级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此事件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权利?并指出图二统一之后的文字名称及其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地方长官是由谁任命的?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谈你的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2024-04-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二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从材料二“大—统的框架”中任选除政治大一统外的两个方面并指出其具体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力量与封国力量对比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简述汉武帝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和结果。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之前的人们在公有的井田上劳动,积极性低,效率低;现在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上劳作,积极性高,效率高。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秦始皇推行的标准货币

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70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汉武帝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

——摘编自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

材料三:从东汉末年至西晋末年,为躲避北方战乱而南迁的人口已近百万。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给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商业的勃兴、都市的繁荣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进步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图中货币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4-03-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某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的车标使用了我国秦朝时统一全国的一种美观大方的文字(见下图),彰显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字是(       
A.隶书B.小篆C.草书D.楷书
2024-03-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某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工商业改革措施表(部分)

时间措施
建元元年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钱、“半两”钱,统一铸造“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
元狩四年下诏由国家掌管盐铁的生产与销售,并禁止私人制作
元狩五年废“三铢钱”,铸质量更高的“五铢”币,整体郭圆方正,币量轻重适宜
元封元年全面推行均输制度,在各地设置均输官来主持地方上贡输物品的采购、转运和销售

——摘编自《西汉武帝基于国家统一的工商业改革》

材料三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公元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可与水稻交相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图A是秦朝的圆形方孔____,它的流通,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图B、图C是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由国家统监制的____用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派大将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措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4-03-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材料一: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秦始皇于哪一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汉初的五六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诸侯坐大历来是对中央集权的巨大威胁。“七国之乱”本身就是证明,这个危害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而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多民族的交融与融合】

材料三:

北魏都城平城地处塞上,屡遇灾荒,大部分粮食需要从黄河流域运输而来。孝文帝倾心于汉化,有意南征一统天下,494年,近百万人口跟随孝文帝来到有深厚汉文化底蕴的中原腹地——洛阳。迁都后,北魏统治地区呈现出升平富庶的景象,洛阳都市走向繁盛,吸引着大批周边民族人民涌入。

——摘编自葛剑雄《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3)材料三图中体现了孝文帝采取的哪一汉化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时期人口迁入洛阳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24-03-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廷废除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的旧币,规定法定货币仅限于两种,以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将秦国的度量衡标准器推行到全国,废止六国各自原有的度量衡。在当代考古发掘中,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标准器出土范围很广,甚至远及塞外。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汉初的统治者就铸币权是否应由中央政府独占争论了一百多年。汉文帝曾取消盗铸钱令,使自由铸造合法。吴王刘濞借此大肆滥铸,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汉景帝时又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时期铸币权也是先下放后又收回,直到元鼎四年(前113年)命令上林三官铸造标准的钱币,废除以前各种钱币。从此,历代王朝都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

——摘编自陈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若干问题初探》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永嘉叛乱对南方影响比较小,而且给南方送来了大批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东晋以后,南方相对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国家对手工业的控制有所放松,这些都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魏征《隋书》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目的。汉武帝铸造的标准货币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2024-03-2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疆域图                                                                                  图2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三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图1秦朝疆域的最西到____,为了配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___,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图2西汉的都城A是____管辖B处的最高长官是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和西汉民族交融的表现。
(3)材料三中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归纳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2024-03-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文字之美】

材料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①甲骨文             ②居延汉简            ③兰亭集序                  ④秦小篆
(1)将上述文物与其见证的历史正确搭配。(填写序号)。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____用行政手段规范汉字书写:____汉代典章制度及社会风貌:____魏晋书法艺术的全新阶段:____

【思想智慧】

材料二   



                       图A     孔子                                      图B   韩非子
(2)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主张分别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他们对所处时代的思想繁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201912月,全世界已有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在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科技力量】

材料四   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布、破布、废渔网等做原料,制成质轻耐用的纸,这种纸就叫做“蔡侯纸”……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编自《中国通史》(上册)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蔡侯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发明的影响。

【综合感悟】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五概括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3-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史上一直将“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秦始皇像          图B     汉武帝像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花样百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国营贸易事业的经营……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图A人物带领秦国先后攻灭六国,于公元前____年建立了秦朝,他首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地方行政制度);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____(地名),图B人物在位时采纳____(人名)的“推恩”建议,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图所示的是秦朝在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请写出它的名称。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不同态度。并指出“五经”包括哪些。
2024-03-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